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地處皖蘇交界處的安徽省天長市,是國務院確定的全國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的4個試點縣之一。從去年開始,安徽天長的“醫共體”的醫改探索得到了行業內外,醫患雙方的認可。
“醫共體”是醫療服務共同體的簡稱。以天長市為例,它以縣級醫院為龍頭,上聯三甲,下聯鄉村,通過組建縣域醫療服務共同體,打造農村醫療分級診療新模式。
在天長市人民醫院遠程診療中心,一位醫生正通過視頻向當地汊澗鎮中心衛生院的王光輝醫生叮囑患者周文玉的術后康復注意事項。周文玉是一位85歲的老人,患有高血壓,年前不慎摔了一跤造成大腿骨骨折。王光輝說,以前像這樣的高風險病人,他們這種鎮級衛生院是不敢接收的!澳挲g比較大,風險比較高,在市醫院專家的指點下,給我們提供了技術指導,比如說要調節心功能、血壓,麻醉方面的指導,我們就于2月4日在這開刀,手術比較成功。以前沒他指導我們不敢做的,風險比較大,通過醫共體,配合比較好!
安徽天長市地處南京一小時都市圈內,當地患者經常到市里和鄰近的南京、揚州等城市大醫院就醫。天長市副市長周巧玲說,過去當地無序就醫比較突出,不僅造成醫療資源的浪費,也讓患者負擔加重?h級醫院“吃不了”,一床難求,群眾意見大;鄉鎮醫院“吃不飽”,資源浪費,醫務人員不滿意,病人留不住,基金吃緊,主管部門壓力很大。
從2015年起,天長市以3個縣級醫院為牽頭單位,分別與基層醫療機構簽訂結對協議,組建3個縣域醫共體,建設區域影像、檢驗、心電、病理等中心,實現醫共體內信息互通、檢查結果互認、遠程會診協作。建立上下轉診綠色通道,落實分級診療職責,合理分流患者。汊北村村民葉俊去年底查出食道癌,在縣醫院做完手術后,沒多久就選擇回到離家五里多路的汊澗鎮中心衛生院進行康復治療。葉俊的妻子劉素蘭說,現在衛生院的條件不錯,市人民醫院的醫生還時常過來查房,花費也少了不少。
醫共體的實施,打通了天長縣域內優質醫療資源科學有序流動的“縱貫線”,使基層就醫群眾以衛生院的收費標準享受到縣級醫院的醫療服務,實現了“少付費、少跑路”目標。初步形成了小病首診在基層,大病在縣內,康復治療回基層的良性就醫格局。滁州市政協副主席、天長市市委書記金維加說,醫共體讓天長縣鄉村三級醫療機構實現了資源合理配置,病人就醫有序。醫共體實現小病不出鄉村、大病不出縣,就醫更方便、看病更省錢,縣域就診率達到92.24%。同時開展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讓群眾擁有健康守門人。(記者劉軍 安徽臺記者張建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