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合肥7月11日消息(記者鮑玉嬋)清晨的和園小區鄉風民俗文化館內,十幾位居民正忙著揉面搟皮,歡聲笑語中,一籠籠熱氣騰騰的包子新鮮出爐。這是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區和園網格黨支部“美食一樓見”活動的溫馨場景。今年以來,該黨支部創新推出“一樓見”社區治理模式,將服務陣地前移至居民樓下,讓基層治理更有溫度、更具活力。
一樓見話“家”常:小板凳上聽民聲
每周五上午,和園小區的樓棟單元門口總會準時擺出“意見箱”和“小板凳”。由社區“兩委”成員、紅色小管家和物業人員組成的服務小隊,與居民圍坐暢聊。從樓道照明到停車管理,從垃圾分類到養老需求,居民提出的35條意見建議被逐一記錄,形成動態“問題清單”。截至目前,已有28件民生訴求得到妥善解決,實現“小事不出樓棟,大事不出社區”。
社區打造的“便民服務臺”(央廣網發 包河區供圖)
一樓見護“家”園:板凳會上商良策
針對小區改造、車輛管理等易引發爭議的公共事務,和園網格黨支部將議事平臺搬到居民樓下。沒有正式會場,沒有固定流程,各方代表在“板凳會”上平等交流,通過多輪協商達成共識。以建筑垃圾池改造為例,經過“一樓見”議事平臺多次調解,最終形成“封閉管理+按需開放”的解決方案,既保障環境衛生,又滿足居民需求。
一樓見話“家”風:家長里短話新風
老黨員講述紅色故事、志愿者分享防詐技巧、鄰里共話家風傳承……和園網格黨支部創新理論宣講形式,邀請社區先進典型在“一樓”空間用家常話傳遞正能量。今年以來,已開展黨的二十大精神宣講、安全知識普及等主題活動10余場,讓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
一樓見傳“家”情:家門口的暖心驛站
“健康義診一樓見”為老人檢測基礎病,“便民理發一樓見”解決特殊群體生活難題,“紅扳手一樓見”提供免費家電檢修……系列特色服務將一樓空間打造成多功能“便民服務臺”。這些精準對接群眾需求的“微服務”,讓社區治理既有力度更有溫度。
【記者手記】從意見征集到矛盾調解,從理論宣講到便民服務,“一樓見”模式通過空間重構打破行政壁壘,以最接地氣的方式激活社區治理神經末梢。這種“干部下樓找居民”的主動治理姿態,不僅拉近了黨群距離,更讓“陌鄰”變"睦鄰”,為新時代基層治理提供了生動范本。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