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窗簾,一聲問候,看似簡單的舉動,卻蘊含著基層治理的大智慧。近年來,城市社區推行的“窗簾之約”溫暖了無數獨居老人的心,而肥西縣山南鎮立足實際推出的“喊話問安”行動,讓獨居老人感受到“有人牽掛”的溫暖,用最接地氣的方式守護農村獨居老人的平安,書寫了新時代基層治理的“銀發”篇章,真正實現了“政策有溫度、落實有力度、服務有精度”。

從“窗簾之約”到“喊話問安”,是因地制宜的暖心創新

山南鎮為破解農村養老難問題,在深入學習借鑒城市“窗簾之約”經驗時敏銳發現這一模式在農村存在“水土不服”的問題:一是農村許多老人家中沒有安裝窗簾的習慣,二是村落布局分散,難以實現集中巡查,傳統的“窗簾之約”在這里難以落地。針對這些實際困難,鎮干部在走訪200余戶老人家庭、召開村民座談會深入調研后,立足實際提出了“喊話問安”的解決方案。每天清晨,村干部和志愿者騎著電動車,帶著大喇叭,沿著村道對村內上年紀的群眾進行喊話問候。一聲“張大爺,起床了嗎?家里米吃完了嗎?”“李奶奶,身體好嗎?這菜園的生菜長得真好”,不僅溫暖了老人的心,更成為守護他們安全的“生命線”。

從“紙面方案”到“地面行動”,是知行合一的生動實踐

山南鎮在深入貫徹落實“窗簾之約”政策精神,實施“喊話問安”過程中,以黨建引領為核心,堅持學用結合、知行合一。該鎮通過“三個強化”推動政策落地見效:一是強化組織保障,組建由村干部、老黨員、熱心群眾組成的志愿服務隊;二是強化制度建設,制定《“喊話問安”工作實施細則》,明確巡查頻次、服務標準、應急流程等規范要求;三是強化服務能力,建立問題反饋機制,每周召開工作例會及時解決遇到的個性化困難。這種系統化、規范化的推進方式,確保了“喊話問安”工作既接“天線”又接“地氣”,真正把惠民政策轉化為群眾的獲得感。

從“被動響應”到“主動服務”,是工作理念的根本轉變

這一轉變的核心在于三個方面:首先是服務理念的創新,變“坐等上門”為“主動敲門”,村干部通過“包片摸底六類人群、問清個性需求再細化”的工作方法建立服務對象臺賬,“服務找人”模式讓政策實施更精準;其次是重塑了基層治理的邏輯——從“政府供給導向”轉向“群眾需求導向”。在“喊話問安”過程中,并不是僅僅問安,更包含個性需求,如心理疏導、生活照料、代辦事務等;最后是充分發揮了農村“熟人社會”的優勢,村與“問安名單”老人的鄰居共同建立“聯心卡”。它重建了日益淡漠的鄰里關系,讓守望相助的傳統美德重新煥發光彩,許多村民主動加入志愿者隊伍,形成了“一家有呼,全隊響應”的暖心局面。(王義新)

編輯:張琳琳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