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安徽省全民健身追光夜跑城市系列賽(啟動賽)在合肥駱崗公園鳴槍開跑。夜色中,國內首款產業化落地的全尺寸人形機器人“夸父”與人類跑者并肩奔跑,它步伐流暢、節奏精準,引得現場觀眾陣陣喝彩。這一充滿未來感的“人機共跑”場景,不僅是科技與運動的一次奇妙跨界,更蘊含著合肥在科技創新、產業升級和城市發展戰略上的深度思考與實踐突破。
這個身高1.66米、體重55公斤的機器人,憑借強化學習和先進的運動控制算法,僅用三個月時間,就將奔跑速度從0.6米每秒提升至1.7米每秒。這一速度提升的背后,是研發團隊在復雜算法和精密控制技術上的持續攻堅。目前,人形機器人“夸父”通過不斷地技術突破,在合肥的工業場景已實現規模化落地應用,與蔚來汽車等產業鏈企業合作。
合肥在機器人技術研發上并非單打獨斗,而是以國先中心(合肥)為牽引,依托中國科大、合工大等高校及江淮前沿技術協同創新中心等科研機構,形成了“政產學研用”協同創新體系。在人形機器人的四肢運動控制、核心算法、感知交互等關鍵領域,合肥持續發力,不斷取得新突破,構建起從核心部件到整機系統再到場景應用的全產業鏈技術路徑。如今,合肥在機器人領域的有效發明專利不斷攀升,技術創新生態日益完善。
駱崗公園的“人機共跑”,不只是一場科技秀,更是合肥探索機器人應用場景的重要嘗試。當“夸父”與人類并肩奔跑,人們看到了人形機器人在體育場景應用的巨大潛力。未來,人形機器人有望成為專業運動員的“智能陪練”,也能化身普通運動愛好者的“私人教練”,提供科學指導與陪伴,讓運動更智能、更高效。
事實上,合肥對機器人應用場景的布局早已展開。通過發布智能機器人在倉儲物流、先進制造、醫療康養等核心領域的8大“超級應用場景”,合肥系統性地推動機器人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今年5月,國先中心(合肥)與合肥市瑤海區合作共建的合肥首個具身智能數據預訓練場已正式啟用,采用“場景—數據—算法—生態”四維聯動模式,構建多維度、多層次的機器人訓練體系,覆蓋工業制造、商業服務、家庭服務等多領域全真場景,加速機器人技術從理論研究向商業價值的轉化,讓機器人真正走進人們的生產生活。
技術突破與場景拓展的雙重驅動,為人形機器人產業發展按下“加速鍵”,也催生出強大的產業集聚效應。作為“夸父”的研發企業,樂聚機器人與瑤海區共建工業人形機器人總部基地,打造集創新、研發、生產于一體的產業園。同時,通過“人形機器人+”生態計劃,吸引全產業鏈上下游企業聚集,加速產業生態圈融合發展。
為了推動產業聚集,合肥市在包河區、瑤海區以及高新區規劃建設智能機器人產業園,三個園區各有優勢、互為補充,形成“市區聯動”的戰略布局,不斷延鏈強鏈補鏈,打造良好產業生態。截至目前,合肥人形機器人產業已形成“核心技術攻關—關鍵部件研發—整機集成應用”的完整鏈條,全市智能機器人產業鏈上下游企業達170余家,產業集聚效應顯著。
合肥駱崗公園的“人機共跑”,跑出的是科技創新的“加速度”、應用場景的“新拓展”和產業集聚的“強磁場”。在這場沒有終點的科技馬拉松中,合肥正以創新為引擎,向著萬億級智能機器人產業新賽道全速邁進。(安徽日報)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