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合肥7月11日消息(記者鮑玉嬋 實習生宋季敏)7月10日,安徽省出臺《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勞動權益保障規定》(以下簡稱《規定》),推出“數據找人”參保等創新舉措,目前已有超43萬勞動者納入補充工傷保險體系。該規定將于2025年9月1日起施行,為外賣騎手、網約車司機等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提供更全面的權益保障。
43萬勞動者納入補充工傷保險體系 構建多層次保障網絡
隨著外賣騎手、網約車司機等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數量持續增長,其權益保障問題日益凸顯。安徽此次出臺的《規定》明確界定了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的范圍,即線上接受互聯網平臺發布的配送、出行、運輸、家政服務等工作任務,并按照平臺要求提供網約服務獲取勞動報酬的勞動者。
在社會保險方面,《規定》構建了多層次保障體系:一方面要求平臺企業依法為符合確立勞動關系情形的勞動者繳納社會保險費;另一方面鼓勵企業為不完全符合確立勞動關系情形的勞動者參加補充工傷保險或購買商業保險。安徽省通過創新實施社保“數據找人計劃”,支持從業者在省內自主選擇參保地和繳費檔次,同時積極推進職業傷害保障試點工作。截至5月底,全省已有1.23萬戶用人單位、超43萬名勞動者納入補充工傷保險體系,保障覆蓋面持續擴大。
針對從業者可能面臨的突發困境,《規定》建立了應急保障機制:既要對因突發事件導致基本生活暫時困難的勞動者給予臨時救助;又要求企業在突發事件、惡劣天氣等特殊情形下,通過語音提示、暫停派單等方式防范安全事故,全方位守護勞動者權益。
138家調解中心破解維權難題 建立多元化解機制
當前,新就業形態勞動者面臨“凡投訴即扣錢”等維權困境。部分平臺企業存在簡單粗暴的處罰機制,外賣騎手、快遞員一旦收到顧客投訴,往往面臨數十元甚至上百元的罰款,維權渠道不暢問題突出。
《規定》從制度設計入手,構建了多元化解機制:一方面要求平臺企業建立健全勞動者申訴機制,暢通線上線下溝通渠道,確保申訴得到及時協商處理;另一方面強調要對投訴內容進行調查核實,建立惡意投訴甄別機制,保障處理結果客觀公正,避免勞動者因不實投訴蒙受損失。
目前全省已建成138家新就業形態勞動糾紛一站式調解中心,這些中心集糾紛調解、法律咨詢、法律援助等服務于一體,通過專業調解員隊伍和標準化服務流程,實現矛盾糾紛的高效化解,讓勞動者維權更便捷、更有力。此外,《規定》還推動社會資源整合,要求有條件的機關、團體、企事業單位、住宅小區物業服務企業等,為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提供上門服務、交通工具臨時停放等便利,形成全社會共同關愛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的良好氛圍。
規范算法管理優化報酬分配 構建科學合理的勞動制度
《規定》直擊當前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中的痛點難點問題,特別是在算法管理和報酬分配方面作出創新性規定。要求平臺企業、平臺用工合作企業以及算法推薦服務提供者,在制定平臺訂單分配、報酬構成及支付、工作時間、獎懲等相關算法時,必須聽取工會或者新就業形態勞動者代表的意見建議,確保算法設計更加人性化,切實保障勞動者合法權益。
針對社會反映強烈的“抽成不透明”“分配不合理”等問題,《規定》明確要求企業合理設置抽成比例,按時足額支付勞動報酬。同時鼓勵企業建立獎補措施,對在惡劣天氣、夜間等特殊情形下工作的勞動者適當增加勞動報酬,體現勞動價值。在勞動強度方面,《規定》要求企業科學設定工作量,從源頭避免過度勞動,守護勞動者身體健康。
安徽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副廳長程光林表示,安徽省已構建起較為完善的政策保障體系,包括出臺《關于維護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的實施方案》等基礎性文件,并分行業制定了網約車司機、網約貨車司機、外賣送餐員等群體的專項權益保障文件。未來將持續優化參保手續,引導更多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參加社會保險,實現參保人員與平臺企業的雙贏局面。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