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6月21日消息(記者 阮修星)今年是大運河申遺成功十一周年。6月21日,京劇經典曲目《定軍山》在位于北京市通州區的大運河文化講習所唱響,新一期的周常態活動在此舉行。本次活動以“大運河文化遺產的當代傳承”為主線,融合京劇藝術展演、學術主題講座與非遺書法體驗,通過“主題講座+文化賞析+互動體驗”的多元形式展現大運河孕育的璀璨文化遺產。

活動現場(央廣網發 主辦方供圖)

活動在地道純正的京劇戲腔中拉開帷幕,優秀青年京劇演員董圳坤帶來經典劇目《定軍山》選段,生動演繹三國名將的英雄故事。京劇形成初期,徽班藝人沿運河北上,在通州碼頭登岸,經運河文化滋養,融合南北戲曲特色,最終孕育出國粹藝術,可以說京劇文化與大運河有著千絲萬縷、密不可分的聯系。“京劇的唱腔里藏著運河的濤聲。”董圳坤介紹,“當年漕運繁忙,戲曲通過船工、商人傳播,通州曾是京劇北上的重要驛站。”

董圳坤帶來經典劇目《定軍山》選段(央廣網發 主辦方供圖)

“您知道大運河申遺北京通州段是哪兩段嗎?北運河還稱什么?其北端在哪?”帶著這些引人入勝的問題,通州區首位歷史特級教師、通州區政協特邀文史委員、大運河文化研究會理事賈長寬,以“話說大運河申遺通州段”為主題展開講解,帶領現場群眾開啟對運河文化的深度探尋。賈長寬引領大家回溯到2014年,大運河成功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重要時刻,著重講解了北京通州段兩段河道的關鍵意義,介紹了元代通惠河的水利智慧,以及北運河的別稱、起止點等知識。講解過程中,賈長寬還通過對康熙《潞河詩》的解讀,讓聽眾領略運河的詩意與歷史韻味。

賈長寬帶領現場群眾開啟對運河文化的深度探尋(央廣網發 主辦方供圖)

在非遺互動體驗環節,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黃添喜帶領市民群眾揮毫潑墨,書寫“無恙蒲帆新雨后,一支塔影認通州”經典詩句,用筆墨描繪運河的靈動之美。活動現場還特設“運河詩墻”,展示運河主題書法作品,成為市民爭相打卡的文化新地標。

活動現場(央廣網發 主辦方供圖)

從京腔京韻到翰墨書香,從歷史講座到實地體驗,大運河文化講習所正以多元姿態,探索文化遺產的活態傳承新路徑,讓千年運河的文脈在新時代煥發新生機。

活動現場(央廣網發 主辦方供圖)

據了解,2024年,為全力推進大運河文化帶建設,深入挖掘和豐富大運河文化內涵,北京城市副中心創新設立新時代文明實踐沉浸式宣講陣地——大運河文化講習所,通過“主題活動+常態活動”“專家宣講+互動體驗”的“組合拳”,讓2757.6萬余人次市民感受到大運河的獨特魅力。今年,大運河文化講習所全面升級,創新推出“文化思想宣講+民間故事盲盒”“主題講座+互動體驗+文化賞析”活動模式,“月主題活動+周常態活動”全年不間斷開展,串聯通州古城、路縣故城、張家灣古鎮、漷縣古鎮、永樂店古城的歷史肌理,讓運河文化于古今交融中煥發新生,成為滋養城市精神的活力源泉,推動文化傳承與發展的時代長卷在副中心徐徐鋪展。

想到現場參加活動的市民群眾,可以通過“文明通州”公眾號、“大運河文化講習所活動微信群”及大運河國家5A級文化旅游景區內的電子屏、展板輕松獲取每場活動預告,隨時報名參與。

掃碼關注“文明通州”公眾號

掃碼加入“大運河文化講習所活動微信群”

編輯:龐婷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