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9月22日消息(記者 龐婷)9月20日,以“興聚新國門,專精向未來”為主題的2025專精特新企業高質量發展大會在北京市大興區召開。本次大會匯聚全國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代表、知名專家學者、政府部門及金融機構負責人等500余人,共探高質量發展路徑,搭建產業資源融合、區域企業共贏的高能級交流平臺。
活動現場(央廣網記者 龐婷 攝)
會上,北京市工商聯副主席楊靖國介紹,北京專精特新企業數量、營收規模、上市市值“三個破萬”,國家級“小巨人”企業超千家,北京民營企業專精特新百強呈現“高精尖、高創新、高產出、高質量”發展特征,并誠邀全國企業來京共享發展機遇。
揭牌儀式(央廣網發 主辦方供圖)
大會現場,兩項揭牌與一項計劃發布,為產業人才培育注入新動能。工信部原副部長楊學山與國家知識產權局原局長田力普共同為“北京專精特新企業商會青年工作委員會”揭牌,標志著青年企業家培育步入制度化、系統化軌道;北京專精特新企業商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董明德發布全國首個專精特新領域青年企業家系統性培養工程——“薪火傳承”五年計劃(2025—2029)。針對當前專精特新企業創始人平均年齡51歲、接班難的“代際斷層”痛點,計劃推出“333培養模式”(1/3專家授課+1/3實戰分享+1/3企業游學),構建“45歲以下青年、45至55歲中層、55歲以上顧問”三級人才梯隊,以“思想淬煉+專業賦能+生態共建”三位一體體系,整合全國資源培育產業新生力量。
活動現場(央廣網記者 龐婷 攝)
大會設置“政策解讀+行業洞察+實戰分享”三大環節,為企業帶來“思想盛宴”。楊學山表示,專精特新企業“窄而深”的特征決定其數字化轉型需貼合自身屬性,建議通過“對標追趕”或“點亮燈塔”路徑實現國際領先,聚焦核心環節規劃裝備更新,避免盲目追求大而全系統。
北京大學教授、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長黃鐵軍認為,通用人工智能(GAI)時代已至,人工通用智能(AGI)預計2045年左右實現;中國視角下,AGI將聚焦“星辰大海”而非爭奪地球資源,當前已在智能模型、高速視覺芯片、仿生軀體等領域取得突破。
解讀《2025年中國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發展報告》(央廣網發 主辦方供圖)
民生智庫總經理張洪云在會上解讀《2025年中國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發展報告》。報告顯示,全國“小巨人”企業達1.46萬家,平均成立21.7年,研發投入強度7%,制造業為主導、科技服務業占比提升;建議企業向“深創新、鏈融合、實轉型”發力,政府與協會分別打造差異化服務、強化資源對接。
著名經濟學家、澤平宏觀創始人任澤平表示,中國經濟站在新周期起點,企業需把握第四次科技革命機遇——聚焦新能源智能化、人工智能、生物制造等領域,關注“情緒價值、性價比、大健康”消費方向,適應老齡化等人口結構變化。
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科學研究院周道許認為,專精特新企業出海已從“藍海探索”升級為“戰略遠征”,需以“人工智能+金融+安全”三位一體應對地緣政治、合規等風險;寧波銀行同步推出全鏈條免費服務,通過海關數據對接、海外考察、一站式落地支持,助力企業安全開拓國際市場。
授牌儀式(央廣網發 主辦方供圖)
大會還圍繞“生而全球化”“擁抱AI”“生態共建”三大核心議題展開深度研討,并舉行全國專精特新商(協)會聯席會新成員授牌儀式。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