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5月18日消息(記者 王進文)5月18日,2025年中國公路自行車聯賽第三站(北京·昌平)暨環昌平國際公路自行車挑戰賽在北京市昌平區開幕,參加男子個人賽、女子個人賽以及大眾個人賽的2000余名專業騎行運動員及騎行愛好者齊聚昌平,展開激烈角逐。

開幕式現場(央廣網記者 王進文 攝)

作為國家級賽事與區級群眾性品牌活動的創新融合,本次賽事由中國自行車運動協會、昌平區人民政府聯合主辦,昌平區體育局承辦,共持續4天,旨在以競技體育為紐帶,串聯昌平生態山水與歷史文化資源,打造“體育+文旅”融合發展新標桿。

賽道設計獨具匠心 競技與文旅體驗雙線并行

當天8時30分,一陣鳴笛聲響起,比賽正式開始。各組別的選手依次沖出起點,在昌平的自然畫廊里追風逐夢,享受運動的快樂。賽道旁人頭攢動,熱情洋溢的觀眾為選手吶喊加油,將氛圍感直接拉滿。

比賽現場(央廣網發 主辦方供圖)

本次比賽從5月15日起,共計4天,前期比賽中,男子、女子個人計時賽及混合團體計時賽在流村鎮展開角逐。賽道依托流村鎮山勢蜿蜒設計,起點設于流村小學,途經王家元水庫的碧波瀲滟、白羊城村的古韻遺風以及“百里環廊”的層巒疊翠,選手們在競速中縱覽京郊鄉村的詩意畫卷。大眾城市繞圈淘汰賽則選址“環十三陵水庫”賽道,將燕山余脈的蒼翠山色、十三陵水庫的湖光瀲滟與明十三陵的文化底蘊融為一體,讓參賽者沉浸式感受昌平“山水城陵”的獨特氣質。

5月18日最后一個比賽日迎來高潮,賽事路線最長達到181.1公里,男子、女子及大眾個人賽的參賽者以昌平南邵文化廣場為起點,沿賽道展開鏖戰。線路橫跨昌平8個鎮街,途經朝辛路、水庫東路、赤昌路、懷長路、望百路、桃下路等路段,串聯起水岸風光、林蔭隧道、山花梯田與果香田園,堪稱“昌平全域文旅的流動展廊”。選手們在疾馳中飽覽昌平生態之美,觀眾則通過沿線文旅活動,深度體驗區域文化特色。

比賽期間實施全路段封路,并特別開放日常封閉的十三陵水庫路段,讓一壩與二壩形成串聯。平時難得一見的水庫全景完整展現,參賽運動員可感受“全封閉+全湖景”的雙重極致騎行體驗。

主辦方相關負責人介紹,本次比賽在以往騎行賽事的基礎上進行了多項調整優化,例如此次賽事在專業比賽的基礎上,首次增加大眾組,更好地營造全民參與氛圍。在線路的設計上,這次比賽與1990年北京亞運會180公里公路自行車賽的賽道幾近相同,除了部分路段的改道重修,線路重合率高達95%以上,能夠讓參賽者們體驗亞運會的同款賽道。此外,賽道將8個鎮街的景點、民宿、村莊等串聯起來,讓選手全方位感受昌平文旅特色,提升賽事綜合效益。

騎行嘉年華“解鎖”昌平新玩法

本次賽事不僅賽道讓賽場內活力四射,比賽起終點處的“昌平正當騎時”賽事嘉年華,更是讓大家流連忘返。嘉年華與賽事同步持續4天,包括騎行文化市集、美食小吃市集、非遺文創市集、樂隊live等板塊。

“昌平正當騎時”賽事嘉年華如同一幅濃縮的昌平文旅活地圖,盡展昌平的騎行文化、文化藝術、特色美食、歷史底蘊等。走進活動現場,仿佛置身于一個充滿運動氣息的歡樂世界。騎行文化市集匯聚47個騎行相關品牌的53個騎行文化展示攤位,各類公路車、山地車、騎行服裝、頭盔、智能穿戴設備琳瑯滿目。

不遠處的美食小吃市集彌漫著誘人的香氣。熱氣騰騰的陽坊涮肉、新鮮可口的果汁、健康有機的農產品……攤位前人頭攢動,大家盡情享受著舌尖上的美味。“今天帶孩子出來感受騎行的氛圍,這些小吃也太誘人了,孩子特別開心。”張女士表示,這種將運動與美食結合的活動形式很新穎,讓全家都玩得很盡興。

文創市集充滿濃厚的文化氣息。栩栩如生的面塑人物、獨具匠心的手工藝品、精美絕倫的鳳冠文創等,吸引不少游客的目光。文創市集區設有12個攤位,展售玻璃文創、鳥類木雕、棉麻布包、版畫插畫等非遺文創、原創設計好物,以及昌平禮物、“雙奧”文創等特色紀念品。

嘉年華現場集中展示10個昌平特色農產品攤位,推介昌平綠色食品,包括昌平草莓、水果黃瓜、水果西紅柿、靈芝孢子粉等有機蔬果食品,進一步激發區域活力。

以賽為媒 激活全域文旅體經濟新動能

本次賽事是昌平區深化“騎行友好城市”建設的重要舉措,也是該區文旅體商農融合發展的生動實踐。

昌平區60%的面積是山區,森林覆蓋率達到48.7%,是舉辦自行車賽事的理想區域。作為北京奧運會鐵人三項賽和亞運會自行車賽的舉辦地,昌平區建成全國首座國際標準自行車賽場,投用北京市首條自行車專用路,孕育了中國首位亞運會自行車“雙冠王”,形成千里綠道系統和深厚的騎行文化。

近年來,昌平區提出建設“北京騎行示范區”的戰略目標,通過“道路友好、設施友好、產業友好、文化友好、服務友好”的系統建設,將騎行融入城市發展脈絡。依托優越的地理資源,昌平區打造“一橫四縱”騎行道網絡,推出環十三陵水庫騎行路線、“綠氧益行藝覽昌平”騎行路線等,實現騎行驛站掛牌141家,舉辦環西自行車賽等一批高水平賽事,有力帶動文旅農商體融合發展,賽事經濟呈現生機勃勃的態勢。

未來,昌平區將繼續結合生態資源、文化資源和產業資源分布,以“北京騎行示范區”為抓手,充分發揮賽事活動引流賦能、拉動消費的顯著作用,將賽事流量轉化為經濟增量,為北京市乃至全國的文旅體市場注入新的活力,讓文旅體商農深度融合的“車輪”駛得更遠。

編輯:阮修星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