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7月6日消息(記者 王進文)7月6日,第42屆全國醫藥工業信息年會和2025北京·昌平生命科學論壇在北京市昌平區開幕。活動緊扣“探索生命 共創未來”主題,整合“政產學研醫金”優質資源,構建協同創新集群,共同推動我國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塑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地標。

開幕式現場(央廣網發 主辦方供圖)

北京·昌平生命科學論壇自2022年起已舉辦三屆,是昌平區精心打造的高水平生命科學與醫藥健康品牌活動。由中國醫藥工業信息中心主辦的全國醫藥工業信息年會,自1959年至今已舉辦41屆,作為醫藥行業發展的風向標,每年匯集政策解讀、生態鏈企業合作、頂尖專家前沿研討等活動。

本次活動采用“1+6+1+N”模式,即1場開幕式及主論壇,6場平行論壇,1場主題推介,多場閉門研討會、行業招商推介及投資考察活動。

主論壇由國家醫保局、國家藥監局等醫藥行業主管部門負責人圍繞醫藥政策與產業發展作主題發言,為醫藥產業的發展提供政策指引。頂尖高校及科研院所專家聚焦人工智能與“超限制造”、免疫學與生命健康、新型藥物遞釋系統等前沿領域作主旨報告,為創新發展提供建議。頭部醫藥企業家圍繞實踐分享經驗,展示企業在醫藥產業發展中的重要作用。現場還開展了多場圓桌對話研討,圍繞醫藥創新、產業鏈協同等議題展開研討,為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新思路、新啟示。

主題推介緊扣“創新驅動·智鏈未來”核心主旨,從政策引導、創新驅動、平臺賦能、數智化轉型和開放合作等維度,呈現中國醫藥產業質效躍遷的實踐與成績。北京市明確將醫藥健康產業作為創新發展的“雙發動機”之一,堅持高位調度、系統推進,成為全國首個醫藥健康產業規模突破萬億元的城市。“十四五”期間,北京共上市12款創新藥,其中2025年上半年新添4款品種;獲批54款國家創新醫療器械,占全國近四分之一,其中今年上半年獲批7款國家創新醫療器械,產業創新成果競相涌現。

昌平區作為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重要承載區和醫藥健康產業的主陣地,為企業發展提供全鏈條服務。目前已建成57個產業服務平臺,涵蓋新生巢、飛鏢等標桿孵化器以及生物細胞與基因治療CDMO平臺,實現從孵化、研發到中試、轉化的無縫銜接。全國首家國際研究型醫院投入運營,累計開展182項臨床試驗,加速新藥上市進程;首個國家級醫療器械創新服務站落地,通過“昌生驛站”智能政務服務場景、國際人才活動室等創新服務,推動審評重心前移,助力110余家科學家創辦企業快速成長。

6場平行論壇包括醫藥研發創新與轉化論壇、醫療器械數智化與醫工融合創新論壇、合成生物制造技術創新論壇、Bio—link—Pharma醫藥攀登者圓桌會、2025昌平醫藥健康金融投資創新論壇、創新藥出海與全球化開發論壇,聚焦創新藥、醫療器械、合成生物等核心賽道,圍繞產學研醫協同創新、生物技術新方向、醫療器械全要素創新等前沿話題展開研討,共話行業趨勢與發展潛力。

近年來,昌平區統籌全區產業空間資源,圍繞“一核、一帶、三片區”的空間布局,同時集中布局國際醫療器械城、沙河醫藥健康產業園等一批重點產業組團。圍繞這一發展藍圖,昌平區出臺《昌平區醫藥健康產業倍增行動計劃》《中國(北京)自貿試驗區科技創新片區昌平組團促進醫藥健康產業發展支持辦法》等產業政策,聚焦細胞與基因治療、新一代抗體、創新化藥、數字醫療、高端診療設備、美麗健康、合成生物制造等重點賽道,從臨床研究到獲批上市,從產業化到產品“出海”給予企業全鏈條支持。

一系列精彩活動涵蓋活動期間及前后組織的多場研討會、產融合作對接、昌平招商推介、投資考察等。

揭牌儀式(央廣網發 主辦方供圖)

開幕式現場舉辦北京未來醫藥產業鏈研究院(籌)揭牌儀式。該研究院由國內二十余家行業協會、龍頭企業、科研機構共同合作組建,開展醫藥產業鏈發展研究,支撐關鍵技術協同攻關,組織政產學研醫金合作,推動醫藥產業國際化發展,服務醫藥產業區域協同發展,打造我國醫藥領域高水平智庫和產業服務平臺。

主論壇上,2024年度中國醫藥工業主營業務收入前100位企業揭曉。該名單源自《2024中國醫藥工業統計年報》的客觀數據,由綜合冊中主營業務收入排序前100位的企業構成。2024年北京市共有12家企業入選前100位企業,僅次于江蘇省的16家,與浙江省共同位列第二;企業主營業務收入規模2149.5億元,同比增長4.4%,主營業務收入和利潤總額分別占整體的21.4%和23.6%,均位居全國首位;資產總額9723.7億元,占整體資產總額的35.7%,穩居全國首位。

會上進行了生物醫藥領域創新成果展示,包括20款創新藥、15款創新醫療器械。其中北京市創新藥品7款,創新醫療器械10款。本次創新成果通過聚焦臨床價值、技術前沿等維度,向行業企業公開征集、自主申報符合要求的代表性成果并集中展示,以全景呈現“十四五”以來的創新生態。

啟動儀式(央廣網發 主辦方供圖)

開幕式現場舉辦生命科學重大項目校地共建啟動儀式,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農業大學、北京化工大學四校合力,推動生物醫藥、合成生物、高端儀器裝備等前沿領域實現“從0到1”突破,筑牢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根基,點燃創新策源引擎,驅動中國醫藥健康產業從“跟跑”向全球價值鏈核心“領跑”躍升。

活動現場發布《中國(北京)自貿試驗區科技創新片區昌平組團促進醫藥健康產業發展支持辦法》。該政策以自貿試驗區制度型開放為突破口,推動跨境研發合作與國際標準接軌,加速填補腦機接口、AI制藥、細胞基因治療等前沿領域技術空白,為我國醫藥領域創新發展提供“北京方案”。

簽約儀式(央廣網發 主辦方供圖)

會上舉行重大項目簽約儀式,昌平區聚焦醫藥研發布局與原創成果轉化,14個重大項目涵蓋了邁瑞醫療器械、大醫集團、優銳生物、佰仁醫療、神基制藥、修正藥業、漢禾生物等產業投資類項目,以及安達生物、格來賽、高性能醫療器械國家研究院、汕頭大學、春風化雨醫療等創新合作類項目。

編輯:阮修星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