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上調經濟增長率至近7% 或創16年來最強勁增長
兩岸經貿交流持續升溫帶來經濟向好預期,臺灣相關部門昨天(17日)再次上調經濟增長率近7%,有望創下16年來最強勁增長。
一季度就不錯,二季度更好,臺灣經濟增長率從原來預計的4.99%一下上調至6.94%。相關部門負責人王麗容說,一口氣上調兩個百分點,相當少見。分析認為,除受益于全球經濟復蘇,更重要的是得益于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的簽署,經貿交流升溫,以及帶來投資預期的增強。
今年以來,兩岸交流互訪頻繁,大陸各省領導密集訪臺;不僅規模大、而且層次高。臺灣相關部門與各行業協會也高頻率展開大陸調研。原來的行業與行業、企業與企業的民間交流已轉變為政府引領、多層次全方位商談合作。如果再加上ECFA早收清單免關稅帶來的效益,今年臺灣經濟增長將突破7%。
器官捐獻嚴重滯后 我國器官移植供需比僅為1:150
我國每年約有150萬患者需要器官移植,而每年器官移植手術僅有1萬例左右。一場特殊的運動會昨天(17日)在天津開幕,參賽者都是器官移植、骨髓移植、角膜移植的接受者。
一位09年6月份還掙扎在死亡線上的肺癌患者,通過移植手術,竟然出現在了中國器官移植運動會的鉛球賽場。“(我)已經完全呼吸衰竭,生命處于最后幾天了,這樣的情況下接受的移植手術,手術效果非常好,這個是我沒想到的,我現在能夠慢走,我還帶兩個學生。”
所有能夠參加這次運動會的病友們都是幸運的,因為我國每年約有150萬患者需要器官移植,而每年能夠接受器官移植手術的僅有1萬例左右,更多的患者只能在等待中走向生命終點。衛生部副部長黃潔夫甚至毫不諱言的說,雖然我國肝、腎等大器官移植水平已接近國際水平,但器官捐獻工作卻是嚴重滯后。“我很坦率的回答你的問題,我國的器官捐獻工作在世界上是落后的,需求矛盾太大了,利益的驅動下面,活體器官買賣現象曾經十分猖獗。”
黃潔夫表示,在有關部門的打擊下,非法的活體器官移植已經得到了有效的遏制,但這也意味著更多的垂危的病人失去了救命的機會。黃潔夫說,目前搞活體移植風險很大,經常是受體和供體雙方都同時死亡。目前的工作是主足于動員公民在臨終時現出自己的愛心,我國現在的平臺是在紅十字會的主導下,把器官捐獻工作做起來。
據了解,目前我國部分地區已經開展人體器官捐獻試點工作,《中國人體器官移植條例》可能被修訂,“人體器官捐獻工作體系”將逐步建立。
紫金礦業應急中轉污水池再現污水滲漏 已被堵截
正在接受環保檢查的紫金礦業紫金山金銅礦再次發生污水泄露事故。
接到群眾舉報,記者昨天(17日)下午5點左右趕到紫金山金銅礦。一位礦方工作人員承認,在16日晚上10點30分鐘左右,3號應急中轉污水池發生滲漏。
記者:是從什么渠道流入汀江的?
工人:是從我們220排洪洞。
記者:那泄露了多少?
工人:據我們估計,大概是500方。
經當地政府及企業努力,17日早上7點左右基本把污水堵截住。據當地環保部門監測,事故沒有對汀江水質產生重大影響,水質保持三類標準。
這位工作人員表示,現在事故原因還不清楚:“具體原因我還不是很清楚,我們現在最緊急的是把這些溶液調到其他地方去。”
紫金山金銅礦正在接受國家環保部檢查組的檢查,在這時竟然再次發生同類事故,令人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