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報紙摘要 > 正文
13-3-1 新聞和報紙摘要全文
2013-03-01 07:00 來源:中國廣播網我要評論
新聞觀察:官員財產公開的探索和思考
中廣網北京3月1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道,幾年來我國已有29個市、縣探索官員財產公開。中央臺記者日前探訪各地試點進展,帶來“破冰”改革的碰撞和思考。
自從發布“愿做財產申報公開第一人”的宣言后,廣州市政協副秘書長范松青就一直處在輿論的風口浪尖。有人贊揚他的勇氣,有人說他“壞了官場的規矩”。范松青表示,目前推進公職人員家庭財產申報公開制度需要盡快建立主流的公開渠道:“民間的公開也好網絡的公開也好,它但是畢竟不是主流公開渠道。作為執政黨和人民政府,應該化被動為主動,應該要積極主動地早一點推行財產公開制度。”
作為歷次改革的試驗區,廣東的官員財產公開試點一直備受關注。但是申報財產只限于內部公示,試點官員層級較低等問題,也引發了不少議論。廣州紀委常委、新聞發言人梅河清表示,社會對推薦財產公示工作存在誤區,不是所有的公務員都要申報財產,而財產申報也并不等于財產公開:“群眾對推進財產公示的確存在誤區。很多人認為所有公務員都要申報財產,這其實是個認識的誤區。香港有16萬公務員,只有3100多名重要崗位的需要進行申報。”
在浙江慈溪,領導干部廉情公示制度現在也遇到了一些難題。2008年第一次公示,600多名干部中有81人擁有超過三套房產,慈溪市紀委要求這81名干部做了情況說明。不過,在情況說明之后,事情沒有了下文。這也讓外界指責慈溪的廉情公示流于形式。慈溪市紀委常委馬旭峰解釋說,從4年來的實踐看,意義和效果是有的,主要是給領導干部敲響了自律的警鐘:“這個東西不能作為靈丹妙藥,一下子下去就靈。作用,我們想想應該有,最起碼領導干部自律意識應該更加增強,陽光監督的意義還是有的。但是具體作用有多大,大到什么程度,數據體現或者是程度體現那是比較困難。”
安徽廬江縣的財產公示工作開展的很順利,但是當地紀委工作人員依然表示了一些疑慮。在沒有相關法律的支持下,廬江縣官員申報財產成了一種自律行為,真實性卻有待考量。廬江縣紀委常委孫虹:“最大的一個困惑就是怎么把握財產內容的真實性,得到最大限度的真實。你比如說能不能我們能夠在網上就看到他就是只有兩套房,這點我們現在還不能做,現在只能靠官員自己以及單位的審核。”
群眾對官員財產公示最關注什么?昨晚,中國之聲也在微信和微博上發起調查。
微博用戶艾布拉姆斯00710表示,我認為需要公布從官員入職開始算起,包括房產、夫妻雙方的工資收入等,只要與其相關的都要接受社會監督。我愛聽廣播999說,那些貨幣和以貨幣形式存在,或可以轉化為貨幣的其它財物都應該公布。
多位微信用戶認為,財產公示制度最重要的是真實、獎罰分明。
“關鍵是能否準確地申報”“不懲罰,公示也沒用。”“ 財產申報中還應該包括國有企業副處級以上干部。”
也有微信用戶認為,官員財產公示不能侵犯官員的隱私和其他合法權利。
“首先要維護他的公民權利,然后在此之上,再來衡量他的財產申報標準,根據收入、家庭情況規定一個大概范圍,這才能比較公允。否則的話,有很多人覺得這是打著劫富濟貧對自己進行資產清算。”
還有人認為,不但官員應該公開,其他人也應該參與其中,建立一個信任感強的社會。
“對全民來講,更應該講究全民信譽化制度建設,收入支出貸款等都要申報。”
微博微信用戶對官員財產公示制度的未來充滿信心。微博用戶KAI66說,今天能走出這一步很不容易,應該支持,圍觀改變中國。微博用戶S中表示,探索之路就會有反復、摔倒。不應該過于苛責先行的人和地區。只要大家形成共識,剩下的,也許只需要一點點耐心就好。
編輯:曉凡
央廣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