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9 新聞和報紙摘要全文
2016-04-09 07:00:00 來源:央廣網
貴州六盤水探索 “三變”改革新路 破解發展難題
央廣網北京4月9日消息(記者陳屹 王澤華)據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道,貴州省烏蒙山腹地的六盤水市,立足山區實際,探索農村“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的“三變”改革新路,破解貧困地區發展難題。
春天的陽光照耀著六盤水市水城縣米蘿鎮的土地,大自然千百年來的雕琢風化造就了這里支離破碎的喀斯特地貌。村民周祖珍腰背舊水壺,頭戴太陽帽,正在給獼猴桃剛開的花授粉。周祖珍說,過去一直種玉米,連溫飽都困難。如今,她把一畝地入股了獼猴桃產業公司,家里用錢也有了盈余。
周祖珍:在里面勞動一個月有2000塊錢。
記者:每個月有2000元錢。
周祖珍:這是工資嘛。
記者:股份分紅能夠得到多少呢?
周祖珍:600,今年他們肯定要多分一點給我們了嘛。
資源變股權,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這是六盤水市總結出的 “三變”模式。在當地,有農民土地入股,增收致富,也有農民資金入股,在家門口實現了就業。距離水城縣米蘿鎮100多公里以外的盤縣淤泥鄉巖博村,當地利用林地資源,先后辦起了磚廠、酒廠等山地特色企業,農民按股權參與收益。
巖博村村民肖若:我入了50萬,分紅就分了8萬多。在家里面,這個收入也不比外面差。
農村“三變”改革開始后,不少傳統的能源企業紛紛轉型,把目光投向了生態旅游。原本經營煤炭產業的陶正學自2012開始轉型,回到家鄉成立種植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引導460多戶農民入股,連片種植了獼猴桃、石榴、刺藜等水果1.5萬畝,并建設了科技農業觀光體驗園和休閑旅游度假區。
陶正學:原來這些資源沒有喚醒它,它沒有變成一分錢。資源變資產,就是要產業來帶動它,讓它產生價值。
喚醒青山拔窮根,六盤水市的農村“三變”改革之路,為深化農村改革提供了支撐。2014年以來,共有27萬多農民在農業園區、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務工,人均年收入達到12300元。與此同時,22萬貧困人口脫貧。目前,這一模式已在貴州全省進行試點推廣。
六盤水市市委書記李再勇: “三變”來講,可以把農村分散的資源集中起來,分散的資金集中起來,分散的勞動生產力集中起來,規模化、組織化、市場化的來發展山地特色高效現代農業。
編輯:王文偉
關鍵詞:全文
各位聽眾,早上好!今天是4月7號,星期四,農歷三月初一。北京多云轉晴,24度到8度。
2016-04-07 07:00:00
各位聽眾,早上好!今天是4月5號,星期二,農歷二月二十八。
2016-04-05 07:00:00
各位聽眾早上好,今天是4月3號,星期六,農歷二月二十六。
2016-04-03 07:00:00
參與討論
我想說
央廣網官方微信
手機央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