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春一濕地園內污水處理廠未批先建 居民強烈反對
2016-11-10 08:41:00 來源:央廣網
規劃局叫停通知
央廣網長春11月10日消息(記者任夢巖)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昨天,新聞縱橫關注了長春市城鄉建設委員會下屬單位在濕地中建污水處理廠,被長春市規劃局叫停一事。對此,長春市建委向中國之聲正式回復稱,正在加快辦理相關手續,在濕地中建設污水處理廠,不會對周邊居民生活產生影響,也不會破壞生態。那么,未批先建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先上車后補票”的項目后續又將怎么處理?
從南到北直穿長春市的伊通河,由于上游修建水庫,輸水管道變化等原因,在長春市內逐漸斷流,市區內的幾條小支流逐漸變成了污水溝,讓周邊居民不勝其擾。為了改善水體質量,對伊通河進行生態補水,伊通河綜合治理組規劃建設三座污水處理廠,將污水處理成中水,作為伊通河補水的來源。而這三座污水處理廠之一,就在北海濕地的正中間。這座濕地公園,原本是幾十年前建設水廠形成的凈水池,2013年剛剛經過重新整修,正式改名“濕地園”。周邊居民不能理解,為什么三年前剛剛建成的濕地園,如今又要在里面建污水處理廠?
居民告訴記者,“2013年8月23號,長春日報登的,這是長春很少的濕地之一,國家政策我記得是對濕地要進行保護,不能以任何名義毀壞,不能分大小,以前這是長春市吃水的地方!
長春市住建委一位負責人告訴記者,項目的確沒有規劃手續,被叫停后施工就停止了。他強調,這個污水處理廠,對環境沒有破壞,“現在是不是還要開工,暫時沒有這個想法,因為這個季節不可以,另外得遵守規劃局的要求,規劃沒定,不可能開工建設,北海污水處理廠是地下式的,上面全恢復成綠地,就是占用的這部分未來還要恢復,因為施工考慮對公園的影響,未來包括植樹、綠化。”
原本的濕地,已經被廢土填埋
對于周邊居民反映強烈的破壞濕地、改變濕地用途一事,這位工作人員解釋說,北海濕地公園是一般濕地,不是重點保護濕地,所以可以建污水處理廠!敖涍^向吉林省下屬的林業廳濕地管理辦公室查詢,北海濕地公園確實不在他的名錄之內,所以說也不在濕地保護的范圍之內。但也不能擅自改變用途,如果有環境影響評價,符合城市總體規劃要求,我認為就這種保護性的利用濕地,污水處理這個還是可行的!
建委工作人員認為只要不是重點濕地,建污水處理廠還是可行的,那么如此的論斷經過詳細的環境評價了嗎?工作人員說,正在做,“是施工準備后開展的這個專項環評。但是北海污水處理廠也包括在整個全流域的環境影響評價里面了。”
先施工,再環評,再補辦規劃手續,在采訪中,一位伊通河綜合治理辦公室的設計人員告訴記者,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要趕工期,但決策,一定是科學的,“在程序上,可能沒有按照完完整整的去做,我們現在也怕引起群眾更大的情緒,我們開了好幾次溝通會,但效果不太理想,從專業技術角度講,政府部門要想決策,他自己不論證明白,不可能去推這個事,政府不會說我只管建,后面不管了,現在到當前這個形勢,這個時代了,還會做不科學的決策了么?肯定不可能了!
對于這樣的說法,當地居民并不認可,“應該考慮和認真反思為什么給老百姓做好事,老百姓反而強烈反對,為什么?這么大的工程,投資好幾個億,事先跟老百姓一個字都沒吭一聲,老百姓抗議了,你開聽證會?”
編輯:姜萍
關鍵詞:長春;濕地;污水處理廠
2013年8月,由原長春市凈水廠沉降池擴建而成的濕地園正式向市民開放,當地媒體報道稱,位于長春市經開區的濕地園保留了良好的自然環境狀態和茂盛的原生樹木,是長春市現有的寶貴濕地資源之一。
2016-11-09 07:50:00
11月1日起,在中國紅色電影的搖籃長春電影制片,陸續展映根據全國道德模范龔全珍真實事跡改編的電影《老阿姨》、展現紅軍飛奪瀘定橋故事的主旋律影片《勇士》等優秀國產紅色題材影片,重溫長征歷史、傳承紅色基因。
2016-11-06 12:59:00
吉林長春從為市民尋找停車位入手,破解堵車“城市頑疾”。
2016-11-06 07:00:00
參與討論
我想說
央廣網官方微信
手機央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