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21日,演員表演評劇《鍘美案》選場。 當日,第29屆中國戲劇梅花獎評劇折子戲現場競演在南寧舉行。新華社記者 曹祎銘 攝
評劇是中國傳統文化藝術五大戲曲劇種之一,也是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藝術類目代表。評劇最早誕生于1900年代前后,是見證中華文化、傳統風尚和人民精神的藝術瑰寶。
評劇《藏地彩虹》譜寫“漢藏一家親”的和諧詩篇,3日晚,以北京榜樣、援藏醫生顧虹先進事跡為原型的評劇《藏地彩虹》在京首演,展現了首都援藏工作者與藏族人民的魚水深情,譜寫了一曲“漢藏一家親”的和諧詩篇。
讓非遺文化融入百姓生活是非遺傳承和保護的終極目標。 作為評劇、京東大鼓兩項國家級非遺發源地以及相聲大師馬季先生的故鄉,寶坻區把加快建設“人文寶地”作為美好愿景,勇擔傳承和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責,扛起評劇、京東大鼓、相聲“三桿大旗”,深入生活、扎根群眾,挖掘培育寶坻人文內涵,升華人文精神。同時,不斷加強文化創新,讓“養在深閨、后繼乏人”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在寶坻大地上“活了起來”“火了起來”,形成了從傳承人到傳承人群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