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南方日報報道,在“深圳藍”成為亮麗的名片后,深圳在大氣污染治理的路上瞄準歐盟標準邁進,目前進入精細治理階段。3月13日,深圳召集全市部分企業,告知其將展開全市生物質燃料鍋爐污染治理,預計兩年內將全部生物質燃料鍋爐改造淘汰完畢。
生物質燃料是指將生物質材料作為燃料,一般主要是農林廢棄物(如秸稈、鋸末、甘蔗渣、稻糠等),經過粉碎、混合、擠壓、烘干等工藝,制成各種成型(如塊狀、顆粒狀等)的可直接燃燒的一種新型清潔燃料。主要區別于化石燃料。深圳市人居委介紹,早在2011年,深圳便在全市劃定了禁止燃用高污染燃料的區域,在這些區域禁止企業燃燒煤、柴等燃料。經過多年的淘汰和改造,全市2000余臺使用重油、柴油的鍋爐大部分改造淘汰。但目前尚余200余臺生物質燃料鍋爐仍在使用,這類鍋爐的污染監管困難,超標普遍。
數據顯示,深圳2016年大氣環境中的細顆粒PM2.5年均濃度為27微克,距離歐盟標準25微克只有一步之遙。今年,市政府一號文件即為大氣質量提升計劃,提出到2020年達到歐盟標準。在這種背景下,深圳的大氣環境治理進入到更加精細的階段。
深圳市人居委在會議上表示,按照政府確定的工作目標,將在今年底改造完成一批生物質鍋爐,并在明年全部改造完畢。為推進這項工作,一方面,政府制訂了專門的改造補貼標準;同時也將要求全市加大對生物質鍋爐超標排放的查處力度,并將其作為考核各區的一項重要指標。
深圳市人居委還提醒使用生物質鍋爐的企業,在接下來的大氣環境治理中,如果深圳遭遇重污染天氣,不排除要求使用污染原料鍋爐的企業停止生產,由此也將給企業正常生產造成影響。因此,使用該類鍋爐的企業應盡快淘汰生物質燃料鍋爐,為深圳大氣質量改善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