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業是最大的民生。今年以來,廣東全力穩定就業總量、擴大就業增量、提高就業質量,全省就業形勢基本穩定。據統計,目前全省就業人員總量約7057萬,約占全國1/10。全省一季度城鎮調查失業率均值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城鎮新增就業累計34.86萬人,同比上升9.3%,完成年度任務(110萬人)的31.7%。
連日來,筆者在深圳、河源等地調研發現,各地引留高層次人才、服務新業態零工就業、技能培訓促進就業等工作有亮點、出成果,為完成國家下達的全年新增城鎮就業人口任務打牢基礎。
“真金白銀”幫助技能提升
“到廣東深圳、到比亞迪工作,是我人生中一次重要的、正確的選擇。”今年4月,在“百萬英才匯南粵”N城聯動春季招聘活動上海站,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博士生張琪現場與比亞迪簽訂了意向就業合同。如今他已經成為比亞迪汽車工程研究院高級系統研發工程師,專注于域控制器研發項目。
作為中國和全球新能源汽車龍頭,比亞迪近3年吸納了應屆畢業生超5萬人,其中碩博士占比約70%,研發崗位占比約80%。企業至今已培養博士后近1800人,出站留存率達100%。
“比亞迪的刀片電池、超級混動等關鍵技術都由博士后擔綱攻關課題,博士后入站課題完全基于解決企業實際問題。”比亞迪人力資源處薪酬管理部總監余昌祎說。
如何保持如此大規模的人才引留比例?余昌祎介紹,這歸功于比亞迪強調自主培養的企業文化,企業還通過具有競爭力的薪資、房補車補等福利待遇,提升職工的歸屬感和榮譽感,確保人才引得來也留得下。
近年來,廣東瞄準20大戰略性產業集群,建設170條產教評技能生態鏈,吸引華為、騰訊、比亞迪、希音等一批制造業當家企業成為鏈主企業,為產業鏈建立起招生、培訓、評價與就業一體的技能人才供應鏈。
除了打通渠道服務產業,廣東也投入“真金白銀”幫助技能人才提升技能。今年一季度,全省開展補貼性職業技能培訓16.1萬人次,補貼覆蓋范圍進一步擴大,按照不同職業類別不同技能等級給予800—3600元培訓補貼。
“95后”謝文珍此前是一名家庭主婦,小孩上學后萌生就業的念頭,但苦于沒有專項技能未能找到滿意的工作,“我通過朋友推薦,抱著試試的心態參加培訓學校的家政服務技能課程,掌握了家居保潔、整理收納等專業家政服務技能,并在學校推薦下參加工作,收入很穩定”。
“為解決群眾的就業難題,我們出臺了先培訓后付費的措施,減輕學員的學費壓力。同時,學校還孵化了鯤鵬到家家政平臺,學員在學校培訓完成后,可通過平臺進行接單。”河源市鯤鵬職業培訓學校校長王龍介紹,該校近2年培訓總人數超過4000人,就業率達到80%以上。尤其是為大齡勞動者、就業困難人員、殘疾人群體等提供免費職業技能培訓,促成就業超1000人。
就業服務送到“家門口”
“我通過直播帶崗接觸到招聘崗位,并順利入職,相比于線下面試省去了很多環節,高效又方便。”壹品慧生活科技有限公司數字化項目經理卓俊江笑著說,他最近還積極參與到當地就業驛站的夜校培訓中,通過業余時間提升自我。
因地制宜建設就業驛站,是把就業服務送到“家門口”的一項重要舉措。去年4月,深圳羅湖區翠竹街道水貝社區依托超5000平方米的黨群服務中心陣地啟用就業驛站,截至2025年2月底,開設AI珠寶設計等24個AI技能應用課程,累計開展“AI夜校”培訓126期,覆蓋3156人次。
在羅湖區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服務中心,美團騎手趙萬明正在那里吃午餐和休息,他告訴筆者,在城市中騎行送餐,不僅有對騎手越來越友好的道路規劃,還有很多像這樣的暖蜂驛站,為他們提供休憩場所,甚至還有就業咨詢、權益維護、技能提升的功能。
據統計,目前全省建成各類就業驛站1080個,其中標準化就業驛站153個,零工市場和零工服務站點400個,其中建成5家省級標準化零工市場。涌現出廣州荔灣區“綠馬甲”、“佛山職有你”、東莞“莞指導”等一批“小而美”典型經驗。
穩定重點群體就業,就抓住了穩就業工作的牛鼻子。今年3月16日,人社部、教育部和廣東省委、省政府在廣州共同主辦大型招聘會,現場參會企業1273個、提供崗位5.12萬個、吸引近12萬人參加。4月,“百萬英才匯南粵”N城聯動春季招聘活動分別在北京、上海、杭州、武漢、西安、成都、長沙、南京舉辦,廣東“跨省送崗”吸引超14萬名高校畢業生參加,每場活動入場均過萬人,線上線下收到簡歷近43萬份,體現就業大省挑大梁的責任擔當。
廣東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有關負責人介紹,要堅持把高校畢業生等青年群體就業作為重中之重,深入實施“百萬英才匯南粵”行動計劃,有計劃、有步驟地將各種招聘活動貫穿全年,吸納100萬高校畢業生在粵來粵就業創業。(記者 杜瑋淦)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