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廣州5月18日消息(記者羅世偉 實習記者陳宇婷)近日,廣州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發布《加強規劃資源要素保障支撐廣州“制造業立市”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指導意見》聚焦企業發展過程中對規劃資源要素精準保障的需求,重點在強化規劃引領、加強規劃支撐、支持多元供地、優化籌建服務四個方面發力,提出系列針對性和前瞻性舉措,為加快構建“12218”現代化產業體系提供堅實支撐,助力廣州打造全國先進制造業基地和國際科技創新中心。
三級布局體系夯實產業空間
《指導意見》提出構建“工業集聚區—工業產業區塊—工業用地”三級產業空間布局體系,按照“總量要增、質量要高、存量要挖、濃度要純”原則提出多項創新舉措,同時明確用地指標、新增工業用地、新建重大產業項目等優先在集聚區和產業區塊投放布局,全方位保障企業所需的產業空間。
其中,全市首次劃設“工業集聚區”,聚焦15個戰略性產業集群和6個未來產業,單個規模約15—20平方公里,每個集聚區明確3—5個主導產業,推動產業集群化、差異化發展。同時,工業產業區塊內工業用地面積占比由55%提升至65%,并嚴格退出機制,確保工業用地總量“只增不減”。并盤活“用而未盡”“建而未投”“投而未達”等低效用地30平方公里以上,為制造業發展留足空間。到2035年,全市工業用地總規模將不低于480平方公里。
立體開發與嚴格監管并行
在支持產業空間復合利用方面,一方面是鼓勵和支持措施。鼓勵工業廠房立體開發,在符合工業建筑設計規范前提下,除安全、消防或生產環節有特殊規定或要求外,新建工業項目一般應建造3層及以上多層廠房。支持工業、商業、研發、辦公等功能混合立體開發,其中工業功能計容建筑面積占地塊總計容建筑面積比例原則上不低于50%。另一方面加強工業用地設計、核實和登記全流程監管,對嚴控行政辦公及生活服務設施面積占總建筑面積的比例上限、嚴格工業用地用房分割等方面做出相關規定。
供地模式支持企業自主選擇
針對企業用地痛點,《指導意見》推出“菜單式”供地政策,支持企業自主選擇50年出讓、長期租賃、先租后讓等靈活方式獲取用地,允許辦理不動產權證,保障企業融資需求。同時,通過工業用地成本分攤機制,降低企業拿地成本;符合條件項目可分期繳納土地出讓價款,首期繳納比例不低于50%,并允許以銀行保函替代競買保證金。此外,廣州創新“招商土地超市”平臺,實現地塊信息“一屏盡覽”、VR實景看地、“智能匹配+人工跟進”等服務,助力企業“找地快、落地準”。
全流程服務提速
為加速項目落地,廣州推行“拿地即開工”模式,用地手續完善后5天內可同步獲取規劃許可、施工許可等審批文件。各區建立分局領導“一對一”服務機制,通過臺賬管理和微信聯絡群實時響應企業訴求。市政配套方面,超前布局工業集聚區供電、供水等設施,重點保障半導體、新能源汽車等產業的特殊需求,如配建園區污水處理廠、統籌電力設施規劃等,確保企業“入駐無憂”。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