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廣州5月14日消息(記者官文清)五月的上海,梧桐新綠掩映街巷,黃浦江畔迎來一場跨越山海的“甜蜜之約”。“‘粵’過山海 ‘滬’喚而來”——2025廣東早熟荔枝(粵西)上海采購商精準對接會,于5月13日在廣東名特優新農產品(上海)推介中心舉行。

對接會現場(央廣網發 主辦方供圖)

本次對接會上,12家廣東優質早熟荔枝供應商和來自華東地區近40家采購商上臺推介,并與到場嘉賓、采購商就產品情況、供應鏈、品牌合作等內容展開深入交流。這場以荔為媒的南北對話,不僅給上海送來了“甜過初戀”的荔枝季,更是一次農產品的產銷對接,一場貫通古今的味覺對話。

粵滬雙向奔赴的“甜蜜緣由”

上海的魅力,藏在淮海路的梧桐陰影里,在豫園的九曲橋倒影中,更在永不落幕的消費熱潮中。作為“中國第一消費城市”,上海也是名副其實的美食之都。2023年,上海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1.85萬億元,連續多年全國第一,其中人均餐飲消費額超1.2萬元,是全國平均水平的兩倍以上。此外,上海有7000多家便利店、8000多家咖啡館,有65家米其林餐廳,有全球最多的“高密度、高頻率、高質量”的消費場景。

作為曾經名貴的“貢果”,荔枝如今雖已“飛入尋常百姓家”,但依舊是水果界的“頂流”和“明星”。一方面,荔枝是古代文人筆下最富情感的水果題材之一,歷史上廣為流傳的荔枝詩詞超五百首,早已成為水果界的“文化符號”,與被譽為“萬國建筑博覽群”的上海相得益彰。此次對接會的舉辦,開啟了荔枝入滬的“甜蜜約會”,讓荔枝在上海大小市場亮麗登場,上演一場甜上舌尖、甜透心頭的《甜蜜蜜》。

現場展出的荔枝(央廣網發 主辦方供圖)

另一方面,美食家沈宏非曾說:“上海人的舌頭,是丈量世界美味的尺子。”這座城市對“甜”的理解尤為精妙——不是單調的糖分堆砌,而是層次豐富的味覺交響。而荔枝所蘊含的甜味,恰是這種美學的絕佳載體:剝開紅艷果皮,晶瑩果肉裹著清甜汁水,舌尖先是被飽滿的果糖輕輕觸碰,繼而涌出淡淡果酸的俏皮,最后留下蜜香在齒間縈繞,恰似上海人講究的“甜而不齁,鮮而不寡”。

此外,廣東和上海之間,也有著起源于美食卻不止于美食的“姻緣”。歷史的書頁翻回到百年前的外灘,黃浦江畔的汽笛聲中,一群懷揣夢想的廣東商人踏上了這片熱土。1915年,冼冠生從廣東南海來到上海創辦冠生園,首創月餅券并以明星營銷開風氣之先;1925年,廣東商人馬寶山在《申報》刊登溫情廣告,將“美味”與“人情”相連。這些記錄在歷史煙云中的故事,早已化作兩地商業文化的共同基因。

全鏈路“甜蜜使者”助“荔”入滬

“要讓上海朋友們知道,廣東荔枝來了。”對接會上,廣東省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期待媒體與社交平臺能化身“甜蜜信使”,用多元創意讓荔枝故事深入人心,這也是廣東農業部門對荔枝營銷方式創新的踐行和期許。

近年來,來自湛江遂溪的烏塘“仙品荔”備受青睞,當地政府運用小紅書打造“仙品荔書記”IP火爆全網,推動早熟品種“仙品荔”品牌曝光度與采購量同步增長。作為成長在雷州半島上、中國大陸最早規模上市的仙品荔,是這次重點與上海采購商對接的早熟荔枝。被譽為“仙品荔書記”的洪文澤專門飛到上海,他介紹稱,當地培訓村民學用小紅書,在小紅書上賣荔枝,特別受上海市民歡迎,這次他來上海探店,就是為了搭建仙品荔進入上海商超的“橋梁”。

“一顆廣東荔枝,鎖住整個夏天的味道。”荔枝“身嬌肉貴”,為了讓早熟荔枝更方便地送到上海市民的嘴里,廣東荔枝主產區與多家電商平臺開展戰略合作,推動開設“廣東荔枝專區”,讓上海市民可以通過商超直采、電商預售、社區團購等多維渠道,一鍵解鎖“枝頭紅”到“盤中鮮”的時空穿越。

現場展出的荔枝(央廣網發 主辦方供圖)

為保證荔枝的鮮甜口感,多家荔枝供應商企業在種植模式優化、深加工產品研發等方面不斷突破,采用智能水肥一體化、冷鏈保鮮等技術手段,實現荔枝從田間到舌尖的品質保障。近幾年,快遞公司為荔枝開設了航空專線,讓廣東荔枝能搶“鮮”上市。

供應鏈端亦扮演“甜蜜守護者”角色,積極構建粵荔入滬的“甜蜜通道”。上海農富果品負責人馬小龍告訴記者,荔枝是上海市民的心頭好,今年廣東提前為廣東荔枝走進上海謀篇布局,特別是提出要為上海市民打造“甜過初戀”的荔枝季,特別有意義和有意思,農富果品將把全部渠道和端口用于與廣東荔枝合作,讓上海市民過上甜蜜蜜的荔枝季。

現場展出的荔枝(央廣網發 主辦方供圖)

從過往“一騎紅塵妃子笑”,到如今荔枝從采摘到送達上海最快不超過24小時;從“皇家貢品”到“國民水果”,荔枝的每一次傳播,都伴隨著一次技術、物流、審美和情感的升級。如今,廣東荔枝在傳統優勢水果上的產業化能力已經走在世界前列,從種植標準、供應鏈建設,到市場組織、內容營銷,都在不斷進化。

全鏈路協同構建粵品入滬“路線圖”

讓“甜過初戀”的荔枝,在上海這個“最懂初戀甜度”的城市落地生根,這是本次活動現場廣東省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許下的期許。從產地講好“甜蜜故事”,挖掘其文化價值和消費美學,到批發界和商超界扮演好“甜蜜守護者”角色,再到經銷商開展全渠道“甜蜜擔當”工作,通過粵滬全鏈路合作,不但讓廣東地區早熟、中熟、晚熟的荔枝源源不斷供應到上海,更構建起“產地有溫度,銷區有熱度,渠道有力度,消費有甜度”的粵滬美食、農產品通道。

上海市虹口區人民政府合作交流辦領導同樣表示,將繼續支持此類跨區域農業合作項目,進一步推動建立常態化對接機制,打造跨區域農業合作示范平臺,提升廣東荔枝在長三角地區的品牌影響力,為區域農業協同發展樹立典范。

嘉賓觀看現場展出的荔枝(央廣網發 主辦方供圖)

正如會上嘉賓所言,此次對接會的意義,遠不止于荔枝的產銷對接,更在于搭建起大灣區與長三角的農產品流通橋梁。廣東作為農業強省,擁有荔枝、龍眼、菠蘿等豐富的嶺南水果資源;上海作為長三角龍頭,輻射華東地區2億多消費人口,兩地的合作具有“1+1>2”的戰略價值。

而本次活動的舉辦現場——廣東名特優新農產品(上海)推介中心,這一平臺正持續發揮其作為粵滬農業交流窗口的作用。自成立以來,該中心已成功舉辦多場農產品推介活動,有效促進了兩地農產品市場的深度融合。未來,中心將實行常態化運營,并將其打造為粵滬兩地供應商與采購商之間的交流平臺,以及廣東優質農產品搶灘上海的“橋頭堡”,讓更多粵字號優質農產品成為上海市民的“心頭好”。

編輯:張順鵬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