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廣州6月26日消息(記者鄭少純 實習記者雷嘉儀)6月25日,廣東省紀念第35個全國土地日主題宣傳活動在廣州圖書館啟幕。本次活動通過構建“1+N”立體化活動體系,聚焦耕地保護政策宣傳、工作創新與公眾參與,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耕地保護傳播樣本。
啟動儀式現場(央廣網發 實習記者雷嘉儀 攝)
支撐高質量發展 推動“良田比較集中”
記者在活動上獲悉,近年來,廣東省全面推行“田長制”,創新構建耕地保護“5+1”網格化監督管理機制,建立完善省、市、縣三級耕地保護“三位一體”補償激勵機制,深化耕地占補平衡改革,率先編制實施省級耕地保護專項規劃,劃定164個耕地集中整治示范區。一系列措施推動廣東耕地保護工作不斷取得新實效,連續25年實現耕地占補平衡,連續4年實現耕地凈增加。
據了解,2024年以來,廣東省自然資源廳實施“百畝方、千畝方、萬畝方”耕地集中連片整治,通過連續開展兩批耕地集中連片整治試點工作,支持珠海市、中山市、廣州市南沙區等地結合全域土地綜合整治、高標準農田建設等工作,合力推進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集中連片保護,推動“良田比較集中”。
廣東省自然資源廳黨組書記、廳長胡建斌為活動致辭時表示,省自然資源廳認真抓好耕地保護和節約集約用地工作,率先編制實施省級耕地保護專項規劃,順利通過耕地保護全國“首考”,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工作實現擴面提質,國家低效用地再開發試點向全省鋪開,用有限的土地資源有力支撐全省高質量發展。
講好南粵土地故事 沉浸式感受發展新成效
本次活動設置1場全省土地日主會場宣傳活動、1場廣東耕地保護全景展。訪談+風采展示環節中,5位耕地保護一線工作者代表生動演繹了“我們都是耕地守護者”的精神內核。
耕地保護一線工作者代表分享土地整治經驗(央廣網發 實習記者雷嘉儀 攝)
如今,廣東“良田比較集中、村莊布局優化、產業集聚發展、生態健康優美”的美好圖景正逐步成為現實。6月23日至7月1日,圍繞“節約集約用地 嚴守耕地紅線”這一全國主題,“廣東耕地保護全景展”將展示廣東在“百千萬工程”推動下耕地保護的成果與經驗。
全景展通過的形式進行視頻及圖文宣介、實物展示,同時,設置AI數字人互動區、科普互動體驗區等,展現廣東省耕地保護成果。在“卓粵·自然”黨建引領耕地保護高質量發展板塊,可以沿著“政策法規長廊”了解國家與廣東的耕地保護歷程及黨建引領耕地保護的長治之路。
在“粵治有方”板塊,展現了廣東省及21個地市的耕地保有量數據、整治碩果以及各地探索的創新樣板案例。在“智耕未來”板塊,介紹了“田長制一巡一管一服務”等智能系統如何助力耕地質量提升、農業增效和生態保護。在“鏡觀耕地”板塊,展現了廣東各地耕地保護的成果。此外,展廳還設置了趣味互動游戲、耕地認保的光榮榜及行動專欄。
據悉,全景展免費開放,無需提前報名,市民可自行前往觀展。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