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谑兄行W階段《人工智能通識課程》試點工作正式啟動,標志著?谑腥斯ぶ悄芙逃~向規;⑾到y化實施的新階段。全市遴選海口市濱海第九小學等22所中小學作為先行試點,探索人工智能教育融入課程教學的有效路徑,為未來人才培養注入新動力。
據悉,課程體系以學生素養培育為核心,圍繞“認知—技能—思維—價值觀”四個維度按學段分層推進:
小學階段側重興趣培養與基礎認知,通過可視化編程、語音識別、圖像分類等互動活動激發計算思維與安全意識;初中階段注重技術原理與基礎應用,開展數據整理、智能體開發等任務,夯實工程思維與倫理認知;高中階段將進一步推進系統思維與創新實踐,推動跨學科融合與創新應用。
課程以“信息技術學科擴展”形式被納入課表,小學五年級和初中七年級每兩周一節,每學期共10課時,保障教學有序推進。
當前,人工智能教育在各試點!氨榈亻_花”,各校量身定制融合方案,將AI深度賦能于多學科教學現場。
?谑袨I海第九小學將人工智能融入“夢想課程”體系,開設“智慧藍”人工智能特色課程。借助“智能體+數字人”開展互動教學,應用于美術、科學、英語等學科,教師自建“豆包智能體”進行作品點評與場景對話,顯著提升課堂趣味性與學生參與度,該課程作為學校夢想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充分激發學生探究興趣與數字表達能力,為人工智能通識教育提供了鮮活的課堂案例。
上海世外附屬?趯W校建成AI創新實驗室,配備機器人、智能家居等設備,并接入大模型支持圖像識別、語音交互等項目開發。學校依托集團資源,實施“基礎普及+特色發展”雙軌教學,學生通過小程序開發、機器人社團等項目完成從代碼編寫到成果落地的全過程實踐。
北京師范大學海口附屬學校構建“普及-拓展-提高”三層次AI課程體系,學生在全國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中累計獲國家級獎項22人次、省級216人次,成績突出。學校近期加入全球人工智能院校聯盟(GAINS),持續提升課程國際視野。
?谑形逶春訉W校將人工智能與“地質文化”辦學理念相融合,開展“科技融合地質沙盤”等跨學科項目,引導學生理解科技與人文的雙重價值,培育具有家國情懷的科技創新人才。
據了解,?谑薪逃芯颗嘤栐鹤鳛閹熧Y培訓中樞,組織開展多輪人工智能師資培訓與資源建設工作,包括全市校長、書記及骨干教師參加的《人工智能在教育教學中的應用實踐》培訓,組建AI專家團隊,開展大模型應用專項訓練,并成立“AI+學科工作室”,推動跨學科融合與資源共享,為課程實施提供持續支持。
?谑薪逃钟嘘P負責人表示,盡管行動推進已初見成效,但仍面臨教材尚未完全審定、教師素養有待提升等挑戰。
下一步,?谑袑⒓涌旖滩膶彾ㄅc師資培訓進度,推動人工智能通識教育從“試點”走向“常態”,構建“教學-實踐-評價”一體化生態,全面推動教育數字化轉型與創新人才培養體系升級,探索出一條具有地方特色的AI通識教育路徑,為海南自貿港建設培養具備人工智能素養的未來人才。(記者 杜倬荷)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