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武漢7月9日消息(記者左洋 實習記者婁艷瓊)記者7月8日從武漢市長江中游航運中心建設新聞發布會了解到,《武漢市推動長江中游航運中心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25-2027年)》(以下簡稱《方案》)已于近日發布,武漢將全力打造具有國際資源配置力、區域輻射力、產業帶動力的現代化國際化長江中游航運中心。
據了解,武漢長江中游航運中心是國務院批復《武漢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明確的城市核心功能。近年來,武漢長江中游航運中心基礎設施能力加快突破、航運航線網絡通江達海、航運服務功能逐步健全,航運中心體系基本建成,服務、輻射能力長足提升。數據顯示,武漢港集裝箱吞吐量自2014年首破百萬標箱后持續增長,2024年達187.63萬標箱,占全省76.7%、長江中上游港口33.7%,穩居長江中上游“第一港”。
近年來,武漢以鐵水聯運一期、金控糧食物流基地、中遠海運鐵水聯運二期等國家級多式聯運示范工程建設為抓手,培育引導多式聯運經營主體差異化發展,打造內陸地區最大的鐵水聯運樞紐。累計開辟多式聯運通道超50條,2024年完成鐵水聯運量23.16萬標箱,同比增長44%,總量和增幅均居全國內河首位。
截至目前,武漢港有150個生產性泊位,形成9大港區布局及“一核三支撐”集裝箱港口群,年集裝箱通過能力超400萬標箱,年吞吐能力達1.5億噸。花山、漢南港區獲批臨時開放口岸,使武漢港開放口岸擴至3個港區7個泊位。首創長江中上游地區至近洋直航班輪運輸,直達日本、韓國、俄羅斯、越南、印尼,并推動國際航線對接中歐(武漢)班列,形成海鐵聯運國際中轉新通道。2024年,武漢陽邏港外貿集裝箱吞吐量突破了77萬標箱,年出入境船舶總量突破了100艘次,穩居長江中上游首位。
長江新區是武漢打造長江中游航運中心的重要陣地,該區有關負責人介紹,目前,長江新區陽邏港臨港片區已有2000多家企業,80%左右為工業企業,包括鋼材深加工、裝備制造、大健康等產業,已形成了一定規模。該區正重點發展港航物流業、臨港制造業、航運服務業三大現代臨港產業,推動港口交通樞紐向經濟樞紐轉型發展。
根據《方案》,未來三年武漢將重點聚焦四大方面:強化基礎設施建設,優化港口布局,推動港區協同與疏港通道完善;培育升級臨港產業,拓展保稅、跨境電商,打造綠色智能船舶產業鏈,建設航運服務業集聚區(目標年均增幅超25%);提升航運服務能級,高水平建設武漢航運交易所,發展精細化航運金融;創新體制機制保障,完善中長期規劃,爭取政策支持。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