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武漢7月9日消息(記者左洋 實習記者陳子煊 毛桂芳)7月8日,武漢市江夏區組織專家團隊開展鱖魚產業專題調研,通過實地走訪與座談交流為產業發展建言獻策,助力打造“江夏鱖”區域公共品牌,推動產業轉型升級。
專家團隊走訪調研(央廣網記者左洋 攝)
當日下午,專家團隊先后走訪靈毓生態產業發展有限公司、黃優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聽取企業負責人關于江夏鱖魚養殖情況的匯報,并就水產養殖發展需求深入交流。隨后,團隊前往魯湖漁業科技館,實地了解漁業科技發展現狀,并針對當前科技創新難點展開研討。
江夏鱖魚養殖基地(央廣網記者左洋 攝)
座談會上,江夏區政府有關負責人系統闡述了江夏發展鱖魚產業的戰略考量:“江夏擁有136個湖泊、43.5萬畝養殖水面,是武漢市湖泊資源最富集的區域,淡水資源優勢突出,水產養殖歷史悠久。當前正是江夏鱖魚產業發展的關鍵期,需緊抓省級區域公共品牌創建新機遇,推動‘江夏鱖’從區域走向全省、邁向全國!
圍繞“養殖模式優化”“科技創新賦能”“品牌影響力提升”等產業發展核心問題,武漢大學調研團隊結合行業趨勢與理論實踐提出具體建議:“應立足消費場景構建品牌戰略,通過自然稟賦與文化內涵塑造品牌獨特性,打造爆款產品提升市場競爭力,并制定科學系統的品牌推廣方案!
“鱖魚產業是‘生態活水’向‘發展活水’轉化的重要載體。”江夏區農業農村局主要負責人表示,將通過“政策包+資金池”組合拳,重點支持智慧養殖裝備研發、冷鏈物流體系建設、三產融合示范項目,著力打造國家數字漁業創新中心武漢基地。此次專家建言將為產業發展提供重要智力支撐,推動“江夏鱖”加速邁入省級區域公共品牌序列。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