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小鎮煙火氣,最撫凡人心。鄉鎮是連接城鄉的樞紐,也是承載中國文明傳承與現代化發展協調統一的關鍵一環。為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央廣網特別策劃推出《你好,小鎮》系列主題報道,走進全國特色鄉鎮,以“接地氣、煙火氣、有朝氣”的融媒體表達,講述小鎮的人與事,從不同維度探索中國式現代化的鄉鎮實踐路徑與經驗,展現氣象萬千的魅力中國。
清晨的陽光灑在幕阜山脈的群峰之上,湖北省咸寧市咸安區汀泗橋鎮黃荊塘村梯田式的茶園里,茶樹散發的淡淡清香,飄然而來。
采茶時節的汀泗橋鎮黃荊塘村茶園(央廣網發 咸寧市咸安區委宣傳部供圖)
“正月里來氣象新,正月過后茶發蓀……”悠揚的古田茶歌回蕩在茶園中,84歲的《古田茶歌》傳承人胡耀傳正帶著“90后”海歸青年萬里在茶園中放聲歌唱。每到春、夏、秋三季,當地村民上山采茶時都要唱這首茶歌愉悅身心,贊美勞動,歌唱生活。
海歸萬里 茶潤鄉愁
萬里是土生土長的黃荊塘村人。“當時我老家沒有一條水泥路,一到下雨天,走路回家都成了大難題!被A設施薄弱、荒山多、田地少,這是當時黃荊塘村的真實寫照。看著遍地的荒山,萬里在心中暗暗許諾:將來一定要改變家鄉的面貌。
2009年,萬里遠赴新加坡留學,攻讀酒店與旅游管理專業。隨著學業接近尾聲,村里找到了萬里,邀請他回鄉發展茶產業。
萬里和胡耀傳(中)一起采茶(央廣網記者 左洋 攝)
咸寧市地處幕阜山北麓余脈向江漢平原過渡的丘陵地帶,溫暖濕潤,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土壤肥沃,是茶葉生長的理想地帶。當地種植茶葉歷史悠久,咸寧茶始于晉,興于唐,盛于清,是萬里茶道源頭。2013年,咸寧市制定“百億茶產業”發展規劃,建設百公里茶葉走廊。作為老茶區的咸寧市咸安區,根據自身優勢推出茶葉專業村建設項目,這為黃荊塘村打開了產業發展思路。
“我們意識到,要讓茶產業真正成為支撐村民收入的重要來源,就必須引入新的理念和技術。”黃荊塘村黨支部書記陳學友深知,盡管村里有著悠久的茶葉種植歷史,但長期以來缺乏有效的市場推廣和技術支持,茶產業基礎非常薄弱,經濟效益并不明顯,于是開始號召村里走出去的能人回鄉發展。
“村里希望我把所見所學帶回故鄉,開闊鄉親們的視野,一起將家鄉的茶葉推廣出去!2016年,萬里與幾位志同道合的朋友聯合創立了茶葉專業合作社和茶葉加工廠,運用自己在海外學到的品牌營銷知識,對茶葉銷售進行了差異化定位,特別針對年輕消費群體,推出自創品牌。
萬里為汀泗橋鎮的茶葉直播帶貨(央廣網發 咸寧市咸安區委宣傳部供圖)
“我希望通過電商直播和打造個人IP的方式來提升我們茶葉的知名度!比f里在自己的社交平臺賬號上,以茶葉為紐帶,策劃了《一千份茶葉的故事》系列短視頻!敖o1000個朋友送1000份茶葉!”這句口號讓更多人認識了萬里,也大大擴展了當地茶葉的銷路。
如今,黃荊塘村已成為遠近聞名的茶葉專業村,359戶村民集體種植茶葉,占全村總人口的85%,全村茶園面積達6300余畝,并因此入選第六批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鎮。
游子歸 舊村變
在這里,像萬里一樣對家鄉飽含深情的人還有很多,著名山水畫家董繼寧就是其中之一。
2006年,在中國美術館舉辦個人展覽后,董繼寧深刻感受到了城市與鄉村之間在文化尤其是藝術教育方面的巨大差異,他決心為自己的家鄉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提出了在家鄉建設美術館的想法。
董繼寧美術館(央廣網記者 左洋 攝)
然而,這一提議起初遭到了不少質疑:鄉親們真的需要這樣一個接觸藝術的地方嗎?即使建成了,這個美術館是否能夠真正發揮作用,還是最終只會成為一處擺設?
這些問題一度讓董繼寧感到困擾,但也堅定了他的決心!霸谖倚〉臅r候,美術館對我來說是極其陌生的概念! 他回憶道,“我建立美術館的目的就是希望能夠在家鄉孩子們心中播下藝術的種子,讓他們不再對大城市的文化生活感到疏遠,從而在未來能夠更加自信地融入其中!
2011年10月26日,建筑面積3200平方米、投資近千萬元的“董繼寧美術館”正式建成開館。董繼寧將美術館命名為“記山大屋”,寓意要記得住山、記得住水、記得住鄉愁,目前,他正在創作一個名為《故園家山》的大型作品。“每個中國人心中都有一座家山,家山不僅僅是我們的父母之邦,更是我們的精神家園!倍^寧說。
董繼寧正創作《江山萬里楚云天》(央廣網發 董繼寧美術館供圖)
如今,董繼寧美術館成為了當地熱門打卡地。自開館以來,每年接待上萬名免費參觀者,不僅吸引了本地居民,還吸引了國內外的藝術愛好者和高校學生。這里舉辦的“文藝名家進鄉村”“董繼寧英才計劃培訓班”等活動也受到了廣泛好評。
在汀泗橋鎮星星村陳家溝,另一位創業青年雷興財也在用實際行動改變著家鄉的發展。
從汀泗橋古鎮出發,沿著蜿蜒的旅游公路向南行進20多分鐘,便抵達了星星村陳家溝風景區。這里依山傍水,一頂頂星空帳篷點綴其間,不遠處則是七彩滑道、水上秋千等豐富多彩的娛樂設施,構成了一幅動人的田園畫卷。
游客在陳家溝風景區打卡拍照(央廣網發 李宇 攝)
2019年春節回鄉,雷興財在山間漫步時萌發了返鄉創業的念頭,“我看到家鄉有如此美麗的風景,就想著打造一個旅游區,讓更多人知道家鄉的美!
依托家鄉的自然生態資源稟賦,雷興財以建設生態農業園景區為目標,對陳家溝進行改造升級。如今陳家溝風景區總占地面積580畝,以星星村萬畝竹海為載體,保留了原有的地形地貌和農業生態,成為當地親子游的熱門打卡地。
游子歸,舊村變。在汀泗橋鎮這片充滿歷史與自然之美的土地上,無數像萬里、董繼寧、雷興財這樣的游子,懷揣著鄉愁與夢想回歸故里,用實際行動讓鄉親們鼓了荷包、富了精神,古老的家園正煥發出新的生機。
鳥瞰汀泗橋鎮(央廣網發 咸寧市咸安區委宣傳部供圖)
小鎮簡史:
汀泗橋鎮位于湖北省咸寧市咸安區南部,素有“鄂南門戶”之稱。因水路交通的便利,汀泗橋鎮自唐代起就繁榮昌盛,明清時期更是達到了鼎盛。這里曾是九省十一縣的通衢,商品聚集,貨物運轉,被譽為“小漢口”。目前,鎮域總面積約為180平方公里,人口3.8萬人。
近年來,汀泗橋鎮以綠色生態為基底,以打造紅色旅游經典景區和紅色教育基地為抓手,向“紅+古”的歷史底蘊要發展。以107沿線、汀古線、咸趙生態旅游線為區域劃分,聚焦七大節點,汀泗橋鎮建設了書香茶韻經濟帶、嫦娥文化經濟帶、鄉愁文化經濟帶,逐步形成農文旅深度融合發展的新格局,先后榮獲中國歷史文化名鎮、中國森林文化小鎮等多項榮譽。
總策劃:張軍 于鋒
總監制:伍剛 宮歆慧
統籌:陶玉德
監制:李歡
策劃:張卓 李紅笛
采制:左洋
鳴謝:咸寧市咸安區委宣傳部 咸寧市咸安區融媒體中心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