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武漢市教育局官網發(fā)布通知,要求在全市中小學校開展全員文體活動,定期舉辦綜合運動會、達標運動會、專項體育賽事、集體藝術展演等,實現(xiàn)“人人有特長、周周有活動、月月有賽事”。

該通知包括七項內容,具體如下:

一、春季舉辦綜合運動會。各學校要在每年春季學期,集中利用2天以上的時間,舉辦全體學生參與的綜合性運動會。運動會項目以田徑為主,適當增加籃球、足球、排球等球類項目,武術、圍棋、毽球等中華傳統(tǒng)體育運動項目,攀巖、輪滑、飛盤等新興體育運動項目,三人四足賽跑、筷子夾球、拔河等趣味項目,注重將競技性項目與趣味性、娛樂性項目有機結合,提高全體師生參與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賽前可向學生老師征集部分比賽項目,積極鼓勵學生參與,擴大學生的參與度。運動會要設置科學、健康、趣味的開幕式和表彰、總結、提升的閉幕式。

二、秋季舉辦達標運動會。各學校要結合每年10至12月上報學生體質健康數(shù)據(jù)的要求,在秋季學期開展全體學生參與的體質健康達標運動會,對學生從身體形態(tài)、身體機能和身體素質等方面進行綜合評定。比賽以《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2014年)》規(guī)定的測試項目為主,適當增加團體性和趣味性項目。達標運動會要覆蓋全體學生,讓每個學生都成為運動會的參賽選手和運動主角,激發(fā)每名學生的體育競技熱情,培養(yǎng)學生自主鍛煉興趣。學校要根據(jù)達標運動會的監(jiān)測情況,對測試成績評定不及格學生定制體質提升計劃,并在規(guī)定時間內集中補測一次。

三、定期舉辦專項體育賽事。各學校要結合場地和學生年齡段特點,有選擇性地舉辦籃球、足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網球、游泳、武術、健美操(啦啦操)、“三跳”、棋類等專項體育賽事。賽事要納入學年度工作計劃,一般放在課余時間舉辦,也可以作為春季綜合運動會或秋季達標運動會的比賽項目。專項體育賽事以班級為單位,每個班級每個學期參加的專項體育賽事不少于2項、聯(lián)賽不少于3場,實現(xiàn)“人人有特長、周周有活動、月月有賽事”。較小規(guī)模學校可聯(lián)合周邊學校以片區(qū)為單位開展校際聯(lián)賽,體育傳統(tǒng)特色學校要通過專項體育賽事選拔組建校隊。

四、每天開展陽光大課間。大課間要求全體師生共同參與,分時段、季節(jié)、室內外等不同情況,“一校一策”設計開展集體活動。室外大課間可以先開展廣播操、啦啦操、武術操等1至2項集體熱身活動,再開展折返跑、跑操、3分鐘跳繩、波比跳、體能操等1至2項專項體能訓練,然后分班(隊)開展跳長繩、踢毽球、投籃、接力、拔河、攀巖等趣味體育比賽。室內大課間可以開展座位操、椅子操、班級大合唱、傳遞物品接力賽、小組深蹲賽等活動。春秋季大課間側重室外體育活動,夏冬季惡劣天氣時大課間在室內開展。室外活動空間有限的學校可分時錯峰開展,或者室外、室內同時開展,但需每天輪換。

五、舉辦集體藝術展演活動。以3年為一個周期,分年度選擇不同的項目組織開展集體藝術表演和藝術作品創(chuàng)作展演活動。展演活動按照普及與提高兩個類型分甲、乙組進行,甲組以班級為單位,乙組以學生藝術團為單位。各學校根據(jù)年度項目和學校特色,分別開展班級合唱、集體舞、班級誦讀、課堂樂器、書法繪畫、影視手工等展示活動,鼓勵全體學生參與,以班級為單位,通過班級聯(lián)賽和校級展示,評出優(yōu)秀班級作品選送省市區(qū)展演活動。各區(qū)分甲乙組舉行全覆蓋的區(qū)級中小學生藝術展演,鼓勵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搭建平臺,促進轄區(qū)中小學校的藝術交流與切磋;支持廣大學生走進藝術場館,感受美育浸潤。

六、舉辦藝術小人才展演活動。構建班、校、區(qū)、市四級展演體系,展示學生藝術風采和精神面貌。各學校以班級為單位,組織全體學生參與,鼓勵每一個孩子展示才藝,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上臺表演或展示自己的作品。活動要安排全體學生當小觀眾、小評委,培養(yǎng)學生審美情趣和藝術修養(yǎng)。各區(qū)在校級展演的基礎上,選拔推薦部分優(yōu)秀學生參加市級展演活動,通過在網上開設專欄進行展示,促進藝術愛好者相互學習交流。市教育局每學年舉辦一次包含聲樂、器樂、舞蹈、綜藝、繪畫、手工等項目的全市藝術小人才個人展演活動。

七、開展“戲曲進校園”活動。各學校以班級為單位,通過音樂課或者戲曲選修課等方式,在湖北教育云、武漢教育云、武漢教育電視臺等平臺收看《戲曲大課堂》《戲曲微課堂》,欣賞各劇種優(yōu)秀的戲曲作品,學習“唱念做打”,了解戲曲文化,感受戲曲藝術魅力。全市以學校為單位,以《戲曲進校園普及讀本(修訂版)》內容和《戲曲微課堂》《戲曲大課堂》為基礎,鼓勵學生自愿報名參加在線競答、線下比拼等融媒體交互方式開展的戲曲知識競答,豐富戲曲進校園活動內涵。開展校園戲曲爭霸賽,為全市各學校的戲曲社團提供展示傳統(tǒng)戲曲和原創(chuàng)校園戲曲節(jié)目的平臺,利用新媒體、互聯(lián)網等平臺廣泛宣傳,擴大影響和參與度。(記者國倩)

編輯:鄧子依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lián)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chuàng)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