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永州5月15日消息(記者楊清 通訊員單建華 丁建勛)在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區石巖頭鎮鳳凰山村,一幅溫馨的畫面每月都會上演——家庭醫生團隊準時敲響唐大爺的家門。這位78歲的老人,因嚴重帕金森癥臥床多年,又因住所離城區近70公里,只能常年在家自行服藥治療。如今,他足不出戶就能享受多項儀器檢查和藥物配送服務。“專家醫生上門看病開藥,我心里踏實多了。”唐大爺布滿皺紋的臉上,綻放出欣慰的笑容。
地處湘、桂兩省交界的零陵區石巖頭鎮,山區廣袤、村落分散,村民看病常常需要翻山越嶺,路途艱辛。而如今,這一困境正被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徹底打破。零陵區構建起“區級強龍頭、鄉級穩樞紐、村級活網底”的三級聯動體系,精心組建356支由專家、醫生、護士和公衛醫生構成的服務團隊,將健康管理的觸角延伸到大山深處的每一個角落。
目前,零陵區借助“五大中心”建設,實現醫共體資源共享,鄉鎮衛生院檢查結果與區級醫院診斷結果互認模式已成為常態。這一舉措成效顯著,基層首診率同比提升了15%。
針對山區急救短板,零陵區在人口集中的5個鄉鎮衛生院成立鄉鎮急救站,將人員、設備、藥物、車輛進行標準化前置配備,并依托“心電一張網”,實現急救指揮中心、區醫院、衛生院三級聯動。
2024年5月12日,郵亭圩鎮陽東山村村民高大爺突發胸痛,村衛生室接診后立即聯系衛生院。衛生院急救站通過接治并進行遠程心電監測,及時發出預警。隨后,醫共體總院、醫聯體醫院迅速響應,各級救護車有效銜接,從預警到患者入院并完成介入手術,用時不到50分鐘,比傳統轉運節省2小時,成功挽救了高大爺的生命。
如今,零陵區緊密型醫共體的三級協同效應日益顯著。2024年,市域外就診率從8.87%降至7.25%,基層住院量同比增長16.5%。2025年第一季度,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量持續回升,市、區級醫院門急診人次出現下降,分級診療初步落地,形成了“大病在醫院、小病在基層、康復回村(社區)”的良性循環。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