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是2021年度湖南省營商環境先進園區、湖南省優化營商環境監督測評點;這里,是2022年省政府真抓實干督查激勵(“雙創”)單位、湖南省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這里,是2023年度湖南省節水型園區、“郴州市地方敢闖”典型;這里還是2024年省級綠色園區……

這里就是臨武高新區。在“五好”園區建設的引領下,如今的臨武高新區,開放引領崛起,規劃定位發展;營商環境持續向好,項目建設如火如荼;產業興旺繁榮,企業攀“高”逐“新”。臨武高新區黨工委書記陳海斌介紹,今年前9個月,園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累計增速12.1%,招商引資實際使用境內資金完成進度96.97%;外貿進出口總額完成進度97.93%;完成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40.60%。

規劃定位好,聚集國家級產業集群

高新嶺地,賦能強縣。臨武縣委、縣政府對園區寄予厚望,要求著力建強產業園區“主陣地”,對標“五好”園區,錨定“電池產業之都”目標,并通過打造鋰電新能源、電子電容、特色農產品加工、寶玉石、碳酸鈣等5大產業集聚區,在全省園區差異化競爭中占據一席之地。2023年,在全省高新區創新評價中排位14名。

臨武高新區(劉禮燕 供圖)

臨武高新區以創建“五好”園區為抓手,突出優勢主導產業,錨定“電池產業之都”目標,優先發展主導產業——電器機械和器材制造業(鋰電池及儲能系統制造、電子信息、電子電容),培育發展特色產業——農副食品加工業(肉制品加工、食品加工)以產城融合為目標,以“強龍頭、補鏈條、聚集群”為路徑,打造鋰電新能源“四鏈一園”產業體系。

深諳規劃先行的臨武決策者們,借助強勢崛起的鋰電產業,啟動臨武高新區調區擴區規劃。因早謀劃、早規劃,今年9月,湖南省發改委(湘發改函〔2024〕29號)文件通知:臨武高新區調區擴區方案正式獲批,這是郴州市調區擴區的園區中率先獲批的園區,園區發展區域由3.4578平方公里增加到4.0646平方公里。

“獲批的規劃進一步優化了園區空間布局、推進了產業結構升級、破解了園區面臨土地資源緊張等發展‘瓶頸’!迸R武高新區管委會主任胡玉萍說,這讓園區發展進入了新的里程碑。

臨武高新區在不斷擴大園區發展空間的同時,持續開展“三類低效土地”處置,聯億機電有限公司總經理戴勝儒說:“高新區調區擴區獲得批準,企業如沐春風,我們創新創業的信心更足了,今年公司又加大投入1億元,在臨武創辦第二工廠!

走進臨武高新區的湘粵(臨武)電池產業集聚區,該集聚區規劃用地7500畝,分三期建設,堅持產城融合,打造新能源與節能國家級產業集群。目前,電池產業集聚區已入駐鋰電新能源企業27家。

機制創新好,發展活力競相迸發

體制機制及平臺的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臨武高新區主動跳出“舒適圈”,向改革要動力,不斷增強園區內生活力。

他們以黨建為引領,推行“管委會+平臺公司”新模式,即園區管委會履行把方向、謀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領導職能,平臺公司履行開發建設、資本運營、招商引資的發展職能,實現園區政企分開、政資分離。

臨武高新區按照“精簡、高效、統一”原則,在機構層級上做“減法”、在營商服務上做“加法”,以大部門制、扁平化管理推動管委會“瘦身健體”,將原7個內設機構精減合并至5個,提升了工作服務效能。

為推進園區管理機構涉企服務事項整合,園區按照“一枚公章管審批”原則,全面完成市縣兩級126項賦權事項交接工作,基本實現“園區事園區辦”“一個窗口辦完事”,全流程0.5個工作日辦結。

在此基礎上,臨武高新區依能定崗,按照“員額總控、以崗定員”的原則,拿出12%左右的員額,面向社會公開招聘、獵聘優秀專業人才。目前形成了“‘80后’勇挑大梁、‘90后’嶄露頭角”的新格局,建立了能上能下、能進能出的用人機制。

“我們今年啟動了新一輪的改革試點,重點進行園區市場化運營改革試點和加強園區合作共建改革試點!迸R武高新區黨工委副書記兼紀工委書記李睿表示,市場化運營改革試點是進一步探索股權合作運營模式,形成符合園區實際的運營模式。如園區組建了鋰電新能源產業研究中心,通過高校科研院所、企業入股,引進基金,在研究中心下,形成成果轉化、技術研發、人才培訓、產業化管理、項目(含企業)引進等綜合管理機構,形成專業運營。

體制機制的改革,激發了平臺及企業的創新活力。為持續深化產學研合作,進一步促進園區人才鏈、創新鏈與產業鏈深度融合,臨武縣與中南大學、湘潭大學等合作,搭建起“園區+高校、企業+高校”的橋梁,實現了科技創新成果轉化、技術轉移合作服務、科技企業孵化等眾多協議的落地。

今年,臨武高新區沃爾頓動力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圓柱形“18650”“21700”高能量密度、高倍率超低溫及固態鋰電池產品,是國內電池領域技術的創新和突破,科技含量在國內領先,在湖南省內首創,這是企業與高!爱a、學、研”結合的重大科技創新成果。

今年來,臨武高新區把科技創新作為培育新質生產力的強大引擎,持續開展企業創新主體培育行動,搭建科技創新平臺,持續為園區高質量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創新動能。目前,園區已培育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34家,儲備科技型中小企業51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2家,省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7家。

服務形象好,企業發展省心安心

“公司注冊、選址、辦公樓建設手續報批等,都是園區幫代辦的。”大中赫有限責任公司負責人表示,正因園區的高效辦事環境,公司辦公樓從選址到開工建設,只用了1個月時間,529.41畝碳酸鋰廠手續報批、工程施工許可等,都是園區一條龍服務,真是“在臨武創業舒心、辦事省心”。

湖南安能贛鋒新材料有限公司鋰電新能源項目(一期),在“保姆式”服務專員的幫助下,用3個月實現從動工到落成。

良好的營商環境,是推動園區經濟“向上走”的重要支撐。

臨武高新區旗幟鮮明指出,把優化營商環境作為“頭等大事”抓緊抓實,打造“保姆式”服務模式,推行“肩并肩”貼心服務,為企業提供全鏈條、全天候、全過程、全周期的“一站式”服務。該區政務窗口工作人員介紹,他們實行“一枚印章管審批”,企業辦證資料減少31項,今年已為企業辦理相關事項46項,審批提速60%以上。

同時,園區深入開展“兩重”“兩新”送解優專項行動等,落實“四下基層”制度,常態化開展“走、找、想、促”服務,開展走基層、入園區、進企業服務活動。如針對部分企業正在更新設備,但不知道如何包裝項目的情況,爭資立項專班工作人員來到尚潔公司、龍騰新能源等企業,手把手指導企業申報項目,東佳電子、小徐瓜瓜、天裕華運、久森新能源、龍騰新能源等11家企業,申報了設備更新中長期貼息貸款項目,總金額3.98億元,目前有8個項目通過省發改委初審,將助力企業化解發展難題、增強發展后勁,讓政策紅利從“紙上”落到企業“賬上”。

通過聚焦“急難愁盼”問題幫助企業紓困增效,對園區重點企業、重點建設項目、重點人才進行“一對一”精準服務,園區“兩員”上門服務達1147多次,累計解決問題42多件。涉及缺普工、缺技術人員、租賃廠房維護等問題已解決95.2%。

捧出真心誠意,臨武高新區為企業厚植了發展沃土。在進一步找好定位、建好平臺、抓好項目、帶好團隊、樹好形象的基礎上,園區將建設“五好”園區的實干作為,轉化為加快發展的內在動力,朝著既定目標奔跑、沖刺。▌⒍Y燕 蔣仁義)

編輯:楊清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