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以來,在新“國九條”的引領之下,資本市場“1+N”政策體系加速成型,證監會聚焦增強市場內在穩定性以及服務新質生產力,出臺了系統性的改革舉措,資本市場基礎制度不斷完善,整體生態發生了巨大變化。
系統性改革持續推進
強大的資本市場是現代經濟的標配。今年4月,作為資本市場指導性文件的新“國九條”出臺,“1+N”政策體系建設也提上了日程。“1”就是新“國九條”本身,“N”就是若干配套制度規則。今年以來,圍繞這一政策體系建設,證監會等部門出臺了系統性的改革舉措,市場的基礎性制度得到了完善,這也是今年以來資本市場改革發展最突出的特點。
在市場入口端,證監會出臺文件,嚴把發行上市準入關,從源頭上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在市場出口端,《關于嚴格執行退市制度的意見》發布,通過嚴格退市標準,提升存量上市公司整體質量。同時,證監會還發布《關于深化上市公司并購重組市場改革的意見》,進一步激發并購重組市場活力。
在日常監管方面,證監會突出嚴監嚴管,先后出臺或修訂了《關于加強上市公司監管的意見(試行)》《關于加強上市證券公司監管的規定》《上市公司股東減持股份管理暫行辦法》等。同時,為維護證券交易秩序和市場公平,證監會發布了《證券市場程序化交易管理規定(試行)》,促進程序化交易規范發展,并依法批準暫停轉融券業務。證監會等多部門還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做好資本市場財務造假綜合懲防工作的意見》,從嚴打擊資本市場財務造假。
開源證券副總裁、研究所所長孫金鉅對記者表示,從資本市場本身的改革發展要求來看,第一,“1+N”政策體系有助于進一步完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實現主板、科創板、創業板和北交所的錯位發展,為處于不同發展階段的企業提供差異化服務,提高資本市場的資源配置效率。第二,“1+N”政策體系以強監管、防風險、促高質量發展為主線,通過全方位、立體化的監管體系構建,全面落實監管“長牙帶刺”、有棱有角,有助于提升資本市場的公平性和穩定性,保障資本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第三,“1+N”政策體系有助于為科技創新企業提供不同發展階段資金需求的差異性、多元化、長期性的融資渠道,形成科技、產業、金融良性循環。
申萬宏源黨委書記、董事長劉健認為,以新“國九條”為核心,資本市場“1+N”政策體系正在加速形成,資本市場投融資綜合改革將全面激發制度改革的牽引作用,加速推動市場形成良性循環生態。
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則對記者表示,“1+N”政策體系的加速成型,推動了中國資本市場的高質量發展,促進了投融資平衡,讓投資者有了更多的獲得感。他認為,“1+N”政策體系適應了當前我國資本市場發展的具體要求,有利于推動我國資本市場通過深化改革、擴大開放進一步走向成熟。
市場內在穩定性顯著增強
增強資本市場內在穩定性是中央對于資本市場的要求,也是市場各方的期盼,2024年以來,圍繞這一目標,證券監管部門系統施策,從市場供需、日常運行、制度建設等多方面出發,突出維護市場穩定這個關鍵。
從市場供需來看,證監會統籌推動投融資平衡發展,科學合理把握IPO節奏,通過實現量的總體平衡、質的持續提升以及權責的有效制衡,引導資金供給與融資需求相匹配。Wind統計數據顯示,按照網上發行日期計算,2024年以來IPO家數為99家,首發募集資金651.52億元,較2021年至2023年顯著減少。與此同時,今年已有3965家上市公司實施現金分紅,分紅總金額超過2.38萬億元,創下歷史新高。此外,包括股票回購增持再貸款、證券基金保險公司互換便利(SFISF)等增量工具也相繼落地,支持資本市場穩定。
在市場運行方面,證監會加快構建綜合懲防體系,開展打擊上市公司財務造假專項行動,強化立體化追責。同時,充分考慮A股市場中小投資者占絕大多數的實際,堅持趨利避害、突出公平、規范發展,對股份減持、量化交易、融券及時完善制度規則和監管措施。
從長期制度建設來看,證監會則聚焦于提升上市公司投資價值和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筑牢資本市場長期健康發展的基礎。證監會發布《上市公司監管指引第10號-市值管理》,支持上市公司通過分紅、回購等方式,持續回報投資者。中央金融辦、中國證監會聯合印發《關于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的指導意見》,推動中長期資金投資規模和比例明顯提升。近日,伴隨個人養老金制度全面實施,證監會也及時優化產品供給,將首批指數基金納入個人養老金投資產品目錄。
粵開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院院長羅志恒指出,今年以來,頂層設計對于資本市場的關注度持續提高。央行、證監會等監管機構多次表態要加大戰略性力量儲備和穩定機制建設,以增強資本市場內在穩定性。長期資金入市進度加快,不僅為市場帶來更多“活水”,還能減少市場波動、穩定市場運行。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要“穩住樓市股市”,證監會黨委日前在傳達學習貫徹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時強調,要突出維護市場穩定這個關鍵。堅決落實“穩住樓市股市”重要要求,提升市場監測、預警和應對的前瞻性、主動性,加強境內外、場內外、期現貨聯動監管,加強對融資融券、場外衍生品、量化交易等的針對性監測監管,加快落實增量政策,持續用好穩市貨幣政策工具,加強和改善市場預期管理,著力穩資金、穩杠桿、穩預期,切實維護資本市場穩定。
聚焦服務新質生產力發展
服務新質生產力發展,是資本市場義不容辭的責任。2024年以來,錨定這一目標,證監會先后出臺“支持科技十六條”“科創板八條”“并購六條”等政策措施,進一步增強資本市場制度的包容性、適應性,支持優質資源向新質生產力領域集聚。
證監會黨委日前在傳達學習貫徹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時進一步強調,要牢牢把握支持新質生產力發展這個著力點,增強發行上市制度包容性、適應性,鼓勵以產業整合升級為目的的并購重組,培育壯大耐心資本。更加精準有力支持擴投資促消費,健全覆蓋各類企業發展需求的股債期產品和服務體系。
孫金鉅表示,“1+N”政策體系通過深化資本市場投融資綜合改革,打通中長期資金入市的卡點堵點,有助于引導資金更多流向科技創新、綠色發展等關鍵領域,推動經濟結構的轉型升級。同時,這一政策體系增強了資本市場對新產業新業態新技術的包容性,更好服務科技創新、綠色發展、國資國企改革等國家戰略實施,促進新質生產力發展。
中金公司研究指出,全球宏觀范式面臨重大轉變,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我國經濟的重要抓手和增長動力。資本市場具有風險共擔、利益共享職能,較為契合科技創新企業“成長空間大、迭代快、風險高”等特征,能夠有效促進創新資本形成。
西部證券則認為,我國目前處于內需強化的變遷初期,金融周期的信用擴張底部企穩,需要資本利得和投資收益來推動整體經濟周期企穩回升,資本市場作為主要抓手,有助于形成較好資本流動環節,從過往的居民、企業、居民的消費信用循環,增加市場、居民、企業、市場的新型循環體系,提升財政貨幣支出彈性,進一步提升增長動能。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