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近日發布的數據顯示,支持小微企業融資協調工作機制啟動以來,截至11月底,各地依托工作機制累計走訪1207.2萬戶小微經營主體,其中194.2萬戶納入“申報清單”,130.3萬戶納入“推薦清單”。銀行對“推薦清單”經營主體新增授信2.2萬億元,新發放貸款1.2萬億元。
近年來,為支持小微企業發展,多部門出臺了多項舉措,引導銀行加大普惠金融服務力度。
今年,金融監管總局、國家發展改革委牽頭建立支持小微企業融資協調工作機制,部署并細化支持小微企業融資舉措。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副局長叢林指出,該機制的核心是在區縣層面建立工作專班,搭建起銀企精準對接的橋梁。比如,在企業端,全面了解轄內企業實際經營狀況,精準幫扶,切實解決企業的融資困難;在銀行端,疏通信息傳遞和資金傳導的堵點和卡點。
在一系列政策指引下,各地全面摸排企業融資需求,積極搭建銀企對接平臺,助力銀行、企業降本增效。在四川,成都市新都區政務服務管理和行政審批局通過搭建政銀企合作交流平臺,與國有大行等金融機構開展多種形式合作,多管齊下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問題。在江蘇,丹陽市的銀行和稅務部門深化企業數據資源聯動,綜合確定授信額度,滿足不同小微企業信貸需求。
經過多年發展,我國普惠小微信貸規模呈現提質增效勢頭,逐漸成為小微企業融資的重要路徑。2024年三季度金融機構貸款投向統計報告顯示,普惠金融領域貸款保持較快增長。2024年三季度末,人民幣普惠小微貸款余額32.9萬億元,同比增長14.5%,增速比各項貸款高6.4個百分點,前三季度增加3.51萬億元。
然而,在信貸支持小微量增的同時,一些基層信貸人員出現了畏貸、拒貸現象。這是由于小微企業輕資產特征明顯,缺乏抵質押物等,自身抗風險能力較弱,一旦出現資金鏈斷裂,容易誘發不良信貸風險。業內人士認為,金融支持小微企業需平衡促發展和防風險。一方面銀行要主動對接小微企業的融資需求,優化信貸服務;另一方面要營造盡職免責、鼓勵擔當的積極氛圍,有效壓降貸后風險隱患。
為切實推動基層信貸人員敢貸、愿貸,金融監管部門不斷優化監管制度。比如,金融監管總局印發《關于普惠信貸盡職免責工作的通知》,為基層信貸人員松綁減負;發布《銀行業金融機構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監管評價辦法》,建立健全敢貸、愿貸、能貸、會貸長效機制,提升服務質效,促進小微企業高質量發展。
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李一帆表示,金融機構需明確小微企業信貸業務各流程細節,與監管要求有效對接,并加大向小微客群的政策宣講力度,進一步提升市場預期,保障信貸業務順利開展。
接下來,銀行應加快培育多元化、差異化的接續金融服務體系,擴大普惠小微金融覆蓋面。目前,農商銀行聚焦小微企業有效需求,加大無還本續貸力度,降低企業資金周轉成本。城商銀行、國有大行也在加快落實支持小微企業融資協調工作機制,開展“千企萬戶大走訪”活動,了解企業生產經營,從而更好匹配信貸服務。
李一帆指出,大中型銀行要發揮金融服務“主力軍”作用,依托資金規模、數字技術以及存量客群優勢,創新小微金融產品,滿足相關群體對信貸資金“短、小、頻、急”的需求。中小型銀行要深化改革,堅持服務當地定位、聚焦支農支小,完善專業化的小微金融經營機制,開拓特色化、區域化的金融產品,形成錯位競爭優勢,提供更多直達基層、利率適宜的金融服務,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題。
經濟日報記者 王寶會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