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

          央廣網教育 > 教育滾動

          央廣網

          追趕時代的老爸老媽

          2016-12-15 08:41:00 來源:中國青年報

            鴻溝

            龐大需求推動下,“銀發經濟”市場火熱。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辦公室發布的《中國老齡產業發展報告(2014)》預測,到2050年,老年產業市場消費潛力將由目前的4萬億元增長到106萬億元,占GDP比例從8%增長到33%。

            與此相對的,在移動互聯領域,專門給老人使用的智能手機品類不多,更常見的還是“老人機”。“一個小手機,字體很大,聲音很響,可以打電話、發短信,再沒有其他的功能了。”馬勤比劃著,概括他用過的“老人機”。

            “子女們的想法可能是,老人學新東西太難了,不如用個簡單點兒的。”杭州久愛科技開發公司首席技術官王岳說。他們是瞄準銀發市場的眾多團隊之一,剛剛推出一款受眾為老年人的智能手機。

            但是,一家地方媒體本月的調查發現,“老人機”在長沙市場銷售急劇萎縮,智能手機成了新寵。而根據王岳觀察,“老人機”的失寵不只在長沙一處。

            在投放新產品前,他們做了一次市場調研,發現絕大多數受訪老人希望擁有功能更齊全的高端智能手機,盡管他們往往對子女表示:我用個差不多的就得了。

            “我不覺得老年人真的學不會智能產品。”隋明哲說,教了3年,他還是覺得很有樂趣。他承認,學員們的記憶力和反應能力確實不如年輕時候了,子女有時候說幾遍還教不會“挺心累的”,但“真的只需要多一點兒耐心”。

            他在這個班上教了3年,很少見到兒女陪父母來聽課。一個很受歡迎的大學生志愿者在與老人交流時,羞愧地說,教自己父母時還不如教他們有耐心。

            無論網絡購物還是查找視頻,很多老人都被子女說過類似的話:您別折騰了,我幾分鐘就給您做完了。但是他們想要的并不是快速做完,而是自己會做。

            隋明哲在學校讀計算機專業,空閑時總在搜羅好玩的應用程序,推薦給年紀是他幾倍的學生們。

            “真的需要專門給老年人的產品嗎?字看不清可以放大,音量太小可以調高,任何功能都可以下載應用。關鍵是要教會他們現有的產品。” 他對科技大潮的走向充滿了信心——越優秀的產品越人性化,老人不過是“人”中的一群而已。

            王岳則堅信精準定位于老人群體的科技產品十分必要。他發現老人普遍存在著對于科技產品的敬畏,那可能源于不自信——我自己瞎弄,弄壞了怎么辦?因此,即使知道“設置”里可以調節,他們也會盡量等待年輕人到來。

            “其實做產品主要是做感情,讓他們用著產品舒服、自信。”

            調研之后,王岳發現自己對于老人需求的很多觀念來自于想象。只要能帶來方便,他的調研對象并不討厭新事物——語音輸入就很受歡迎。而某些年輕人覺得雞肋的功能正是老人所必需的,例如手電筒:老人愛夜里散步,小區道路看不清,視力變差找不著鑰匙孔,也需要照明。

            他還發現,老人特別愛面子。他們最喜歡的手機顏色是“土豪金”“玫瑰金”,因為即使沒用過,他們也知道那是智能產品中比較高端的顏色。相比之下,老年人產品常用的皮、竹材質還不太受歡迎。

            在教課的時候,隋明哲常用的一個例子是“遙控器”和“觸屏”,老人們從遙控器時代來,習慣一功能一鍵,會對觸屏手機犯暈。

            銀發學生們也會利用生活中的例子來記住觸屏世界里的操作。比如,點擊屏幕放大圖片,“就和抻面一樣”。

            追趕

            2012年,李敬生和他6歲的小孫女在同一年里獲得了他們各自人生中的第一部智能手機。

            小孫女抱著手機坐在沙發上,劃動解鎖、輕點圖標,看一會兒動畫,聽一會兒童話。沒人記得曾教過她這些,她似乎天生就會了。

            “兩代人的思維邏輯可能從根子上就不太一樣。”隋明哲分析。

            在薊門里社區,做了一輩子科研的孫玉欣是同輩中學習新事物的佼佼者。使用手機一有問題,她和老伴直接去家附近的小學,逮住小學生請教,而不是去求助自己的子女。

            隋明哲有時候挺著急:老人們對與錢有關的一切科技產品小心翼翼,收到支付寶的一條確認短信,會嚇得四處找人詢問。但有時面對“一看就是騙錢”的保險項目,他們眼都不眨就奉上了錢包。

            與此同時,這些老人網絡購物偏愛“貨到付款”。他們享受網絡購物的便利,但總覺得沒看到實物不放心。

            孫玉欣做了一輩子科研。和大多數老人一樣,她也關注朋友圈里盛行的養生文章,但會對比成分、查閱書籍。如果發現是謠言,則會直接向轉發的友人指出來。

            李敬生則隨意很多。他現在最喜愛的新時代產物之一是搜索引擎,有什么小病小災、生活問題,“一查就知道了”。

            他老家在山東德州,高中未畢業就去當兵,沒有讀過大學。女兒在北京成家,他才來到首都。他覺得自己有股子“傻氣”,不會就死命練。剛開始社區學習,他幾乎什么都不會,也不覺得沒面子,每天抱著筆記。就像當初在軍營里下決心讀《紅樓夢》,擺一本字典邊查邊看。再后來到汽車廠工作,不懂線路,他就下苦功夫全畫下來背熟。

            在社區組織的縱橫碼(一種適合老年人使用的輸入法——記者注)比賽中,他很快拿到了前三名。更讓他自豪的是,學會微信后,他加入了當年的高中同學群。

            “他們好多都是上了大學的,還有做教授的。我現在能和他們一起平等聊天,因為我懂科技啊。”他說。

            因為孫女上學,他已經搬離薊門里。每次活動的時候,他仍然會騎半小時的自行車來參加。聽過課后,他會專門給志愿者發條微信表示感謝。

            他喜歡這種“老了也要學”的感覺,“預防老年癡呆”。

            他如今的生活特別簡單,早起,鍛煉,三餐,學習使用手機和電腦。吃飯的時候,全家人四部手機擺在桌邊,女兒女婿總忍不住拿起來看看,他則沒這個習慣。晚上鈴聲響動,是留在山東的老伴上線了——有時一個人玩“連連看”游戲,前段時間則沉迷“偷菜”。

            從他的微信里看,女兒似乎不怎么更新朋友圈,他也不在意。

            “有了微信,是不是更容易知道她在想什么了?”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問。

            “在身邊也不知道她心里在想什么啊。”李敬生脫口而出。

          編輯:王啟慧

          關鍵詞:老北京;支付寶;屏幕放大;老人機;智能手機

          說兩句

          相關閱讀

          老北京美食 身為吃貨的你一定不能錯過

          北京有著悠久的歷史,時間賦予北京魅力,也給了吃貨福利。奶卷是純奶油蒸去水份,器皿定型成奶皮,包甜餡,即成奶卷或奶餑餑。

          2016-04-25 15:10:47

          吳秀波吃糖葫蘆串巷子 紳士格調碰撞老北京文化

          吳秀波吃糖葫蘆串巷子 紳士格調碰撞老北京文化,近日,大叔吳秀波的一組春季大片曝光。大片現代時尚與傳統文化的碰撞感十足,大叔穿著正裝吃糖葫蘆的神態萌倒了一票波蜜。 大片覆蓋了老北京傳統文化的多種元素,冰糖葫蘆、四合院、老宅信箱、老巷子、牌樓等。

          2016-02-25 13:55:00

          春節四九城里的老味道 吃了嗎您吶!

          說起舌尖上的老北京,梁實秋、唐魯孫等大咖們在晚年的著作里都懷念過老北京的吃食。老北京的奶酪不同于西方奶酪,它從蒙古傳入清朝宮廷,并在宮廷得到提升,最后流傳落戶于北京民間的老北京傳統小吃。

          2016-02-02 07:23:00

          參與討論

          我想說

          央廣網官方微信

          手機央廣網

          點擊排行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56807188 新聞熱線:4008000088 E-mail:4008000088@cnr.cn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 0102002 京ICP證150508號 京公網安備11040202120007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介紹 | 央廣網介紹
          国产毛片成人AV高清_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不卡_免费一级aα无码看片_国产无套粉嫩流白浆不卡

                  午夜宅男永久在线观看 | 一本一道久久综合天天 | 婷婷四房综合激情五月在线 | 亚洲综合欧美在线不卡 | 亚洲国产有限公司 | 亚洲欧美中文字幕在线一区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