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專訪了課題組負責人:換個視角看低齡留學熱
2016-12-22 09:16:00 來源:光明日報
留學的過程和體驗
比結果更重要
記者:低齡留學緣何受熱捧?
史玉:對此,我們分兩方面考察留學的原因,除教育因素外,還考察了教育之外的動機。
就出國留學的教育方面原因而言,有接近一半的學生以“國內名校總體質量不如國外名校”作為首要原因。另外,“在國內考名校的競爭太大”成為次多選項。可見,學生對國內名校的信心不足,認為國內名校質量不如國外,而且競爭激烈,這成為學生留學選擇的教育方面的重要原因。總體而言,這反映了學生及其家庭對我國高等教育缺乏信心。
非教育方面的原因中,“培養國際視野”“體驗異國生活文化”和“學成回國就業好”成為前三位的選擇。開闊眼界與體驗不同文化成為非教育方面的重要原因,其次才是就業等因素。這說明,當前的學生選擇大多是過程導向的而非結果導向,他們更注重留學的過程和自身的體驗,其次才是功利地對于結果(就業)的追求。
基于此,我們不難看出,對于90后一代人而言,過程和品質可能遠遠比數量和結果更重要。他們的這一態度同樣照見了中國高等教育乃至高中教育的未來。在受教育者的內心,高中教育甚至大學教育的篩選器作用可能會弱化,相反,高中和大學都應該樹立自己的使命,盡力為學生提供獨特的體驗,讓他們在過程中有所收獲。
記者:過程和品質可能遠遠比數量和結果更重要,是否意味著家長不再在意留學投資的回報?
范皚皚:事實上,父母對留學后在國內外的就業前景和經濟收入的關心程度并不算高。調查顯示,在父母期望中,經濟上的投資回報并不是最重要的,同時父母對此的關心程度在階層間的差異也并不明顯。
對學生本人而言,有22%的學生認為不在乎能否收回成本,而57%的學生表示希望在畢業5年內收回經濟的成本。總體來說,出國留學的決策對家庭而言已經不完全是一項期待有高收益的投資,更多地體現為一種消費。
鏈接
數據說明:課題組于2015年6月至2016年3月,在北京、深圳和成都三個城市的18所高中進行調研。問卷從“基本情況”“出國留學的決策”“對中國高中教育的評價”三方面,對高中生教育需求與留學意愿進行了調查。樣本還涵蓋了部分公立高中國際班的學生。(本報記者 晉浩天)
編輯:朱敬一
關鍵詞:留學低齡化;留學計劃;國際班;留學教育;家長
綜合北京青年報、中新網12月13日消息,《中國留學發展報告(2016)》藍皮書12日在京發布。CCG秘書長苗綠指出,學成歸國留學生人數增加,與出國留學人數的差距呈逐漸縮小趨勢,主要得益于良好的工作機會和國際化的薪酬待遇。
2016-12-13 13:45:00
“非海歸背景的父母更愿意讓孩子接受國際學校的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家長教育觀念的變化。具體到出國留學(課程)意向所受影響的因素方面,學生自身的判斷力居于第一位,占比70.7%,家長的影響只占到53.3%。
2016-12-10 09:14:00
中國教育在線22日發布《2016年中國出國留學發展趨勢報告》。相信隨著經濟收入的增加,出國留學的人數將會持續增加,從而導致國內優質生源的大量流失。當務之急,還是要將壓力轉化為動力,以迎接挑戰的姿態迎面而上,改革才能攻艱破難實現質變。
2016-10-24 17:32:00
參與討論
我想說
央廣網官方微信
手機央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