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粒沙子的重量,一顆種子的信仰;70年奮斗,70年探索……彰武治沙精神,一面永恒的旗幟!

12月30日,由彰武縣委與遼寧北方教育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共同策劃,遼寧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長篇紀實文學《瀚海筑夢——彰武沙漠治理紀事》首發式在沈陽舉行。

位于遼西北、內蒙古科爾沁沙地南部的彰武縣,是遼寧省沙化最嚴重的地區。新中國成立前,全縣96%土地面積屬于沙區,被稱為遼寧的“風口”和“沙窩子”。新中國成立后,以全國第一個固沙造林科研機構為標志和載體,一代代彰武人科學治沙70余年。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彰武縣干部群眾傳承與弘揚治沙精神,走上了一條綠色高質量發展之路。硬是把昔日的“重災區”變成遼寧中部城市群乃至京津冀的“擋沙墻”“碳匯庫”,并不斷為共和國乃至全世界的荒漠化治理貢獻著“彰武方案”。

《瀚海筑夢——彰武沙漠治理紀事》是一部記錄新中國沙漠治理真實歷史的書,也堪稱彰武70年科學治沙歷程的“全景劇”和“紀錄片”。遼寧省著名作家萬勝通過近一年的采訪創作,以彰武治沙70年歷程為主線,以鮮活、細膩、深刻的筆觸,全景式展現了從新中國成立一直到新時代在沙漠治理、生態環境建設的偉大事業中,彰武一代代治沙人在共產黨的領導下所創造的驚天奇跡,所發生的感人故事。全書27萬字,共分為“種子的信仰”“可愛的鄉村”“詩意的家園”三個部分,對彰武治沙群體進行了個性化描摹,從第一代治沙代表、死后也要埋在治沙第一線的老所長劉斌,到新中國科學治沙的領軍人韓樹棠;從新中國第一代植物學家劉慎諤,到他的女兒、著名沙漠植物學家劉瑛心;從扎根彰武33年、破解了樟子松“兩蟲一病”的宋曉東,到北甸子村“治沙書記”董福財;從一個人、一匹馬堅守萬畝林海38年的護林員李東魁,到22年造林不止“只要不死,我不下山”的老黨員侯貴……在作者的筆下,讓人們看到了70年彰武治沙歷程中最純粹、最樸實、最清晰的基礎底色,也深刻詮釋了彰武治沙人矢志不移、永不退縮、默默無聞、甘于奉獻的精神。

作者萬勝在題記中深情寫道:謹以此書獻給在沙漠上寫詩的人。萬勝表示:“在實地采訪中,治沙英雄的事跡令人感動。如果有機會,希望能把彰武作為修身養性搞創作的第二故鄉!

國有彰武縣章古臺林場護林員李東魁告訴記者:“我是看著這片林子從小苗到如今萬畝松林的變化,所以在心里頭就像看著自己的孩子一點點長大成人一樣。我一定發揮余熱,完成好組織交給我的任務。同時,讓更多的年青一代治沙人騰出精力,在新時代治沙的路上,顯擔當,有更大的作為。”(阜新市委宣傳部)

編輯:莊濱濱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