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覺著孝敬爹媽是自家的事,哪想到村里還給戴大紅花、發證書!現在不光講孝道,村里辦事講法治、重德治,網格員管得細,連垃圾咋分類都有人教,這日子過得透亮!”在阜新縣塔營子鎮六家子村慶祝“道德銀行”成立兩周年的活動現場,剛領完獎的村民姜寶成扶著年邁的母親,臉上洋溢著自豪。

這份由“德治”浸潤、多方共治滋養的鄉村新貌,正是阜新市以黨建為引領,創新貫通自治、德治、法治、慧治、共治“五治融合”新實踐的生動寫照——既解近憂“輸血”,更謀長遠“造血”,為鄉村振興注入澎湃動能。

自治強基:小積分撬動大參與

在阜新縣臥鳳溝鄉小新立屯村的“互助養老積分超市”,洗衣液、糧油等物品旁都標著積分值。“幫老人完成一次高齡認證積3分,打掃院子積5分……”網格員劉妍剛剛幫助80歲的周大娘做完認證,熟練地在本上記錄著積分。這套積分管理制度在阜新8個試點村推廣,明確積分獲取規則、兌換標準及公示流程,將無形的鄉風文明轉化為可量化、可兌換的激勵。 774名志愿者常態化服務,今年以來僅探訪空巢、獨居老人就達140人次,鄰里互助蔚然成風。

阜新縣建設鎮雙城子村則把村規民約編成了朗朗上口的“三字經”——“護環境,講誠信;孝父母,睦相鄰……”通過村務公開欄、大喇叭、微信群廣泛傳播。“過去誰家門前亂堆柴草,村干部磨破嘴皮也不一定好使。”村書記韓秀環指著如今整潔的村道說,“現在網格員一提醒,村民自己就收拾利索了。”這份村民共商的“土規矩”,讓公序良俗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成為規范行為、淳化民風的有效載體。

鄉村治理,村民是主角。阜新市聚焦于激發居民主體意識,變“要我參與”為“我要參與”。13個試點村更新修訂村規民約,將“愛護公共環境”“誠實守信”等理念轉化為具體條款,提升村民自我約束和管理意識。10個村精心設計制作便民卡,有效整合多方服務資源,實現政務服務、生活保障、生產需求“一卡通聯”。14個村整合登記70個村委會下設委員會、43個村級組織、23個志愿服務隊伍,不斷壯大基層自治力量,提升自我服務、自我發展能力。這股源自群眾的活力,如同源頭活水,為鄉村治理注入了不竭動力,夯實了振興根基。

德治潤心:好榜樣引領新風尚

海州區韓家店鎮民主村修繕一新的村史館里,一張紅彤彤的“勵志獎學金”榜單格外醒目,近三年村里考上本科的17名學子名列其上。“再窮也不能窮教育!”村書記丁洪磊介紹,“村集體每年拿出部分收入獎勵優秀學子,春節還給全村65歲以上老人發‘暖心禮包’。”這份榜單,也成了村里崇文重教、敬老孝親的鄉風標桿。

在阜新縣塔營子鎮六家子村,71歲的陳雪飛和幾位老伙伴每天清晨都會拎著水桶、扛著掃帚走上村道,義務澆水、除草、清掃。在村里即將啟動的“最美農家”“致富之星”評選中,陳雪飛的名字赫然在列。“別的獎勵都不重要,我最在乎的就是那朵大紅花!”他邊澆水邊笑道。正是這份樸素的榮譽感,讓志愿精神在更多村民心中生根。

德治是鄉村治理的靈魂。阜新市注重發揮德治在鄉村治理中教化、引導、凝聚作用,在各試點村普遍建立“身邊好人”“模范村民”等分層分類的選樹機制,通過村民推薦、民主評議、公開公示等程序,確保榜樣選樹公信力,并將精神榮譽與適當物質激勵、社會禮遇相結合,讓樸素的榮譽感激發持久的前進動力。 孝善、誠信、互助如春風化雨,從精心培育的“盆景”,發展為蔚然成風的文明“風景”,為鄉村振興提供深沉的精神支撐和價值引領。

法治護航:“三位一體”解糾紛

在阜新縣平安地鎮莫古土村,由法官、民警、專職調解員組成的專業力量是田間地頭的“常客”。不久前,兩戶村民因耕地邊界爭執不下,法官和網格員帶著卷尺現場丈量確權,矛盾當場化解。

“這兩家爭了挺長時間,差點動手。”網格員劉景才指著劃清界限的地塊說,“多虧法官及時到場講法說理,半天就把疙瘩解開了。程序透明,處理及時,老百姓心服口服。以前靠‘人情調解’,現在就按規矩辦!”這種主動排查、提前介入的模式,將大量矛盾化解在萌芽狀態、解決在基層。

法治是鄉村善治的壓艙石。阜新市將依法治理作為基層治理的基本方式,著力構建制度化、體系化的治理路徑。針對農村地區常見的土地、婚姻家庭、鄰里糾紛等矛盾,創新建立網格員未訴先辦、“阜政通”接訴即辦、“吹哨報到”統籌促辦的“三位一體”法治體系。同時,推動法治力量下沉,將2599名民輔警、員額法官、人民調解員等專業人員“定崗、定責、定人”編入網格,實現法律服務陣地前移、專業力量直達基層。 這套制度化的治理路徑,讓法律權威取代“人情”隨意,清晰規則取代模糊“慣例”,有效將矛盾化解在萌芽、解決在基層。

慧治賦能:數據跑出高效率

“這個井房破損,已安排維修人員前往處理。”在阜新市涉農民生重點項目監測監管平臺上,鄉鎮水利專員輕點鼠標,調出一眼井房破損的信息向記者介紹。這個阜新市自主研發的平臺歸集了全市7萬多個涉農設施點位,可以監控各項民生工程進展。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平臺將3萬多眼灌溉井數據實時共享至城市“大腦”,在森林防火期,能迅速為消防部門提供最佳應急取水點

在建設鎮雙城子村,“厚道阜新·心中有你”融合平臺則深度應用于民生服務領域。平臺構建了“精準識別-分類管理-閉環評估”的智慧幫扶機制,通過熱力圖直觀展示全村329名低保人員、特困人員、留守兒童、空巢老人等特殊群體分布,并為每位困難人員建立個性化電子檔案,整合結對幫扶、政策享受、資金救助等全流程信息。“你看,這個王梅(化名)是我們這兒的困難殘疾人,她的包保領導是誰,哪些部門給她提供了幫扶,享受了哪些政策,我們隨時都能看到!”鎮民政助理劉斌指著平臺上的一串數據向記者介紹,“過去靠腿跑、靠筆記,難免疏漏,現在數據跑路,服務更精準、更及時,真正能幫到點子上!”

慧治是提升鄉村治理效能的加速器。阜新市將數據賦能基層治理作為推動鄉村全面振興的主攻方向,充分運用信息技術提升工作預見性、精準性和高效性。通過搭建智慧平臺、匯聚海量數據、深化場景應用,讓原本沉睡的數據“活”了起來,讓基層治理變得可感、可視、可控,推動治理模式從粗放向精細、從經驗判斷向數據分析轉變,讓惠民政策、公共服務能夠精準滴灌到“最后一米”。

共治聚力:多方聯動助振興

鄉村全面振興,除了依靠鄉村自身力量,更需匯聚八方合力。阜新市堅持黨建引領,運用“六個你”(找到你、記住你、守護你、陪伴你、溫暖你、幸福你)主動服務理念,統籌26家民生部門打破條塊分割,推動政策、資源、服務、人才向鄉村一線集聚。阜新縣東梁鎮東梁村的變遷就是縮影——市科技局土壤特派團為藥材種植園“把脈問診”,市民政局支持的村級養老活動室笑聲陣陣,遼寧工程技術大學與村里簽訂產學研合作協議……“以前是‘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部門各干各的,資源分散。現在是大家真正擰成了一股繩!”東梁村村干部崔英峰談起變化,語氣堅定信心滿滿。

在阜新,“共治”已成為推動鄉村振興的關鍵詞。科技局組織無人機、智慧農業培訓培養“新農人”;民政局爭取福彩公益金升級養老設施;教育局推動城鄉學校結對幫扶;婦聯引入家政企業拓寬農村婦女增收渠道……26家部門資源向25個試點村傾斜,讓“單打獨斗”轉向“集團作戰”,讓分散的資源形成聚焦的“光束”,鄉村發展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澎湃動能。

黨建引領舉旗定向,自治強基激發活力,德治教化春風化雨,法治保障定分止爭,慧治支撐精準高效,共治聚力眾志成城。“五治”如同五根強勁的琴弦,在阜新市委的堅強領導下,由基層黨組織有力撥動,共同奏響了鄉村全面振興的恢宏交響曲。阜新的鄉村,正以更加自信、昂揚的姿態,奔向產業更強、生態更美、鄉風更淳、治理更優、百姓更富的壯闊前程!(阜新市委宣傳部)

編輯:莊濱濱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