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高溫天上演“冰火二重奏”
26日下午5時30分,廣州越秀區東湖西路永勝上沙,暴雨突襲,街坊們小心翼翼地蹚水而過。 南方日報記者 李細華 攝影報道
26日,深圳氣象臺一大早發布高溫黃色預警,在早高峰的街頭,出行市民被炙曬。南方日報記者 朱洪波 攝影報道
26日傍晚時分,周邊雷雨云團慢慢向廣州市區移動,伴隨著電閃雷鳴,狂風大作,廣州市區部分地區還下起了冰雹。17時30分左右,有市民在越秀區西門口某停車場拍到了大雨夾雜冰雹的場景,豆粒大小的冰粒落在車棚、地上隨之彈起。廣州市氣象臺接到市民反映,廣州市區中山八路、東風西路等地都有人看到冰雹。
雙臺風之后,全國大范圍的高溫天氣擴展到廣東,艷陽高照下雖然局部仍可能有(雷)陣雨來襲,但一直到周末,廣東都難改高溫酷熱的“燒烤”模式。
三天內全省酷熱難消
監測顯示,26日白天,廣東最高氣溫超過35℃的區域較25日進一步擴大,全省共有51個氣象站錄得超過35℃的高溫,其中韶關樂昌錄得全省最高氣溫37.3℃。
截至26日19時,全省已有92個市縣(區)發布高溫預警信號,其中位于粵北韶關及清遠北部、梅州北部的20個市縣(區)發布了高溫橙色預警信號(預計24小時內最高氣溫將升至37℃以上)。而韶關及肇慶、佛山南海等地由于傍晚突然遭遇強對流天氣,還發布了雷雨大風預警信號。
省氣象臺預計,27-29日,在副熱帶高壓控制下,我省大部分市縣晴到多云,局部有(雷)陣雨,天氣炎熱,有35℃-37℃高溫。其中27日,我省大部分市縣晴到多云,局部有雷陣雨;各地最高氣溫:粵北、珠江三角洲和粵東、粵西的北部市縣35℃-36℃,其余市縣31℃-34℃。
極易出現強對流天氣
廣州市氣象臺首席預報員李懷宇稱,近日廣州氣溫高,且受副熱帶高壓邊緣不穩定氣流影響,尤其是在午后至傍晚,有利于局地強對流天氣的形成。26日白天最高氣溫35℃—36℃,傍晚時強對流旺盛的云層就產生了不同程度的強對流天氣,短時大風、短時強降水以及小冰雹都有可能出現。
關于冰雹具體形成過程,李懷宇介紹,水汽一般在云層低空位置,遇到強對流天氣隨氣流上升冷卻,超過0℃云層就有可能形成固態冰粒。有時,水汽遇到更強大的上升氣流被迅速抬升,如此在云中反反復復升升降降,小冰粒變成了大冰粒,氣流再也無法承托最終落向地面。由于下降速度快,有時來不及融化成水,保持著固體冰粒的樣子,就是我們通常說的冰雹。
■延伸
南方“炙烤” 多地氣溫突破歷史極值
7月中旬以來南方的高溫天氣愈演愈烈,多地氣溫突破歷史極值。中央氣象臺預計本周日(30日)之前,這種炙烤的天氣尚無終結跡象,高溫范圍還將向南擴展至廣東、廣西等地,尤其是江蘇、浙江、上海、安徽等地,最高氣溫可達40℃左右。
7月7日至今“高燒”不退
國家氣候中心評估數據顯示,截至7月23日,南方高溫范圍覆蓋13。ㄗ灾螀^、直轄市),面積達138.2萬平方公里,40℃以上高溫面積6.5萬平方公里。在受高溫影響的滬蘇皖鄂湘贛浙閩粵桂渝川黔共13省份中,浙江嘉善(41.1℃),上海徐家匯(40.9℃),江蘇常州、無錫、常熟(均為40.6℃)等24站日最高氣溫突破歷史極值。
國家氣象中心工程師陳雙表示,本輪高溫天氣從7月7日持續至今,其主要特點是持續時間長、影響范圍廣、極端性強,并且開始時間較往年偏早。預計未來南方高溫天氣還會持續5-7天,到7月30日前后,副熱帶高壓減弱東退,高溫天氣將有所緩解,強度減弱,范圍也會有所減小。
從最近幾年的高溫情況來看,上次大范圍較長持續時間的高溫天氣,還得追溯到2013年7月下旬至8月中旬的那次高溫過程。當時中央氣象臺從7月24日至8月18日連續發布了59期高溫黃色和橙色預警。2014至2016年高溫情況都較今年整體偏弱。
副熱帶高壓偏南偏強
此次南方高溫過程偏強的主要原因是什么?陳雙分析,造成此次南方大范圍高溫天氣的“罪魁禍首”就是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簡稱副高)偏南偏強,這次高溫比較嚴重的上海、蘇南、浙北等地剛好就處在這個天氣系統的中心附近。一般說來,在副高控制區域內,盛行下沉氣流,不利于云的產生,往往為晴空少云天氣,利于太陽輻射對近地層大氣的持續加熱。另外,由于空氣在下沉過程中會伴隨有增溫現象,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副高控制區域容易產生高溫天氣。7月以來,副熱帶高壓一直較為強盛,造成南方多地溫度屢創新高。而北方出現高溫是因大陸高壓強盛所致。
從宏觀氣候背景來看,近年來的極端高溫和全球氣候變暖有一定關系。兩極與赤道間原有熱量平衡關系被打亂,會在一定程度增加大氣的不穩定性,導致極端事件頻繁發生,F有氣候歸因研究已經證實,在很多極端高溫事件中,除了自然氣候態的作用,人為所致的氣候變暖也起到很大貢獻。1961年至2015年,長江中下游高溫日數呈增多趨勢,增多速率為每10年增多0.7天。(田迪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