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7日,中國足協召開了2023年職業聯賽俱樂部負責人會議,會上宣布:中超取消U23政策。
中超U23政策始于2017年賽季。這一政策簡而言之,即每場比賽每隊上場U23球員不得少于1人。當這一旨在維護青年球員“上場權”的政策“下架”之后,誰來呵護中國足球的未來自然成為一個重要問題。
中超U23政策與中甲、中乙U21政策相連接、呼應,是在痛感于中國足球人才青黃不接之下出臺的一整套硬性規定。也正因此,青年球員出場機會大增,不少年輕才俊得到了寶貴的歷練資格,特別是一些原本沒有出賽希望的“邊緣型”新秀得以亮相,順勢挑起大梁的也不乏其例,起到了為國養士的作用。這是必須予以認可的。
然而,政策施行間,不諧之音頻頻發出。例如,俱樂部大搞形式主義讓U23球員“象征性上場”、在囤積需求刺激下青年球員身價反常暴漲、過度保護導致球員不思進取等。“上場一分鐘就被換下”“臨場換人如做算術題”等亂象使得U23政策飽受質疑,俱樂部長期心存怨言、球員難以適從,又如何能讓政策真真切切地落實?
同時,U23政策與足球規律、世界大潮格格不入的一面,也越來越受到質疑。在世界足球強國,以及我們的近鄰日韓,U23已經是黃金年齡段、當打之年?陀^上來看,將這一年齡段的球員當成“娃娃兵”,在球場上加以特殊保護,這般操作很大程度上源于這些年的年輕球員總體實力平平,難以應對中超白熱化的競爭要求,只能“另辟蹊徑”加以提攜,否則可能陷入實力不濟和機會渺茫的惡性循環。但這么做,只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不能解決根本問題。面對保護年輕球員和本土球員利益的命題,尊重足球規律、尊重競爭機制是制定政策的前提。在最初的“政策紅利”發散殆盡后,繼續勉強推行U23政策,只能陷入上下疲態、徒勞無功的狀態,對中國足球未來的發展并無助益。
扛起中國足球未來的終究是青年球員。U23政策已經取消,但其所寄望的人才輩出圖景,依然在呼喚著中國足球。要真正讓年輕人強力接班,沒有捷徑,還得在尊重足球規律的基礎上,通過提高青訓質量,增強年輕人實力,完成眾人所期的“逆襲”。
U23政策的功過已成往事,留給中國足球的新課題是,鼓起勇氣和信心,穿過荊棘,努力向未來。(央廣網特約評論員 伍里川)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