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媒體報道,山東某醫院“為了開展青年醫師培養工作,引導年輕人走專業化、規范化成長之路”,相關科室組織了全英語查房活動。據報道,該科室每周四上午為全英語查房時間,先由青年醫師使用英語匯報病例、治療方案以及病人的基本情況,隨后高年資醫師講解相關的基礎理論知識、國際研究進展以及后續的治療要點,整個查房過程都是用英語交流。
這個舉措看似“高大上”,借著查房時機現場訓練醫師英語,畫面洋氣十足,但真有這個必要嗎?如果這是一家國際醫院,外籍患者占比較大,確實需要英語交流溝通,提高醫師的英語對話水平,乃是業務所需,自然不在話下?墒牵@是一家以服務當地市民為主的公立醫院,醫師跟患者說英語,顯然不如說本地方言更方便、更親切。
病房不是英語練習室。查房是為了與患者交流病情,讓患者了解自己的基本情況,全程英語查房對普通患者并不友好,缺乏應有的人文關懷。對于普通患者而言,醫師全程英語查房,可能會因聽不懂而造成一定的困擾和不適,甚至認為醫師在刻意隱瞞病情,產生不信任感。還可能因無法正常交流,導致在醫患溝通中發生誤解,或遺漏了重要信息,從而對治療產生負面影響。此前,在醫生習慣寫“天書病歷”的時代,就因大眾看不懂、容易出錯等而遭到質疑,直到手寫病歷逐漸被電子病歷取代。
正如一些網友所言,此舉是否有作秀之嫌?更好地掌握醫學英語對醫師的職業發展、提升對外學術交流水平等都會有很大的幫助,但在普通患者面前說英語,更多的恐怕是流于形式,倒不如在醫療會議、學術交流等專業場合提出相應要求。
醫療當以人為本,醫務人員在醫療實踐中,應將患者的利益和福祉置于首位,將患者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尊重和關心患者的意愿和權利。因此,在醫療倫理、臨床醫學、醫患關系等多個領域,都要堅持和落實以人為本,建立良好的醫患溝通氛圍和彼此間的信任。只有處處體現人文關懷,才能真正提升醫療服務溫度,獲得社會大眾的信任與支持。(央廣網特約評論員 江德斌)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