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改造后的老舊小區
央廣網呼和浩特市11月18日消息(記者黎政祥 韓曉 吳弘樂)2015年,內蒙古呼和浩特市為改善居民居住環境、生活環境和城市交通狀況,進行了打通斷頭路、回遷房建設、老舊小區綜合整治等關系到市民切身利益的民生工程。年底將至,各項工程進展順利,市內6條斷頭路已竣工,300個老舊小區得到整治,回遷房建設有序進行。
300個老舊小區換新顏
呼和浩特市團結小區曾經是新城區最大的老舊小區,改造之前,這里房屋破舊、基礎設施配套落后、治安環境差。2012年,新城區政府決定對團結小區進行改造,拆除涼房和違章建筑,對小區樓體進行保暖、粉刷、換窗等修繕,并重新規劃了綠地、停車位及車棚。現如今,嶄新的樓房、干凈的道路和一排排整齊的綠樹代替了團結小區以往的“臟亂差”,之前路邊占道經營的小商小販,也都搬進了新建的農貿市場。住在這里的市民高興地告訴記者:“以前垃圾滿地都是,現在好了,小區干凈了,家里還給貼了保溫,窗戶也換了,樓里的暖氣管道也修好了,這回家里頭熱啦,過冬不愁了。”“現在小區環境和以前沒法比了,看上去好多了,住在這里感覺也好多了。”
部分回遷項目進展緩慢有序
除了老舊小區,呼和浩特市還有一批城中村和棚戶區需要進行回遷。在呼和浩特市回民區孔家營東路段,一棟棟高樓已拔地而起,和旁邊正在拆遷的城鄉結合部形成鮮明對比。但今年以來,由于經濟下行壓力較大,房地產市場持續低迷,呼和浩特市城中村和棚戶區改造項目較往年進展緩慢,影響被征遷群眾正常回遷。
為加快回遷房安置工作,切實解決群眾回遷難問題,今年呼和浩特市政府采取措施,對于回遷房主體工程已完工但配套設施不完善、且已簽訂回遷房建設協議的項目,由市政府籌集完善配套設施建設資金,推進回遷房項目早日交付使用。對于回遷房主體工程未完工、開發企業愿意且有能力繼續建設的項目,由區政府督促企業盡早開工,各委辦局加快建設項目手續辦理,為企業融資創造條件;企業融資后,加快回遷房建設進度。對于回遷房主體工程未完工、企業資金落實不到位無能力繼續開工建設的項目,由相關區政府與項目開發企業對接協商,經過對項目的評審后由企業撤出項目開發,市政府管理的國有企業代表政府接管完成后續建設。據悉,呼和浩特市計劃年內建成回遷安置房28093套、267.7萬平方米。
打通“斷頭路”解決出行難
近年來,呼和浩特市不斷完善路網布局,交通框架基本形成,但部分城中村和棚戶區由于種種原因影響道路建設,造成斷頭路,嚴重影響路網暢通。今明兩年,呼和浩特市投資158億,打通78條斷頭路,有效提升市內道路通行能力。
在新城區氣象局西巷記者看到,這條曾經的“斷頭路”已經打通,北端與北二環快速路相連,南端與海拉爾大街相連,居住在這條道路兩邊的居民,可以更為便捷地出行,同時也緩解了周邊通道北路和呼倫北路的交通壓力。在回民區西化工路,曾經的斷頭路已被打通并開始使用,家住化工路旁的張先生由衷地感嘆“夏天這條路污水橫流,冬天道路結冰難行,多年如此,現在終于修好了。”
記者從呼和浩特市政府了解到,按照計劃,呼和浩特市今年需完成48條斷頭路征地拆遷任務,目前全市已完成征地總額的44%。道路建設方面,已竣工6條,正在施工25條,未開工17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