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寧波2月25日消息(記者曹美麗 通訊員邵瀅)創業、創新,是當下最受社會關注的熱點話題。對于創業者來說,創業創新最該注意什么?這兩天,在寧波市第十三次黨代會召開期間,一些來自企業一線的黨代表紛紛暢談對創業創新的看法。其中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學吃苦、別浮躁。
來自寧波慈溪的萬亞勇,是寧波市第十三次黨代會的代表。他的職務是寧波中大力德傳動設備有限公司設備科科長。技術出身的他,沒有過硬的文憑,卻有一顆孜孜不倦、努力學習的心。他鉆研技術,自學成才,成長為公司骨干,申請了多個發明專利,直接為公司創造經濟效益300多萬元,他發明的電機耐壓測試技術被命名為“萬亞勇電機耐壓測試法”,并獲得慈溪市職工崗位先進操作法、慈溪市職工技術創新“五小”成果一等獎,獲得“優秀新慈溪人”、“寧波市首席工人”稱號。2013年被評為“感動慈溪年度人物。萬亞勇是“工匠精神”的實踐者。在他看來,要成為一名“工匠”,秘訣就在于三個字:勤、敬、精。
“所謂的工匠,就是別人做不到的你能做到,這就需要有耐心,日積月累,吃苦耐勞。”萬亞勇告訴記者,現在一些年輕人適應不了企業的一線工作,耐不下心、吃不了苦,這是成為不了“工匠”的。“只有踏踏實實堅守崗位,不斷開拓創新,才能成為‘工匠’”。
為此,在帶徒弟的過程中,萬亞勇注重培養年輕人的興趣,并用適當的激勵吸引年輕人耐住性子,堅守一線,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創新的事業,離不開一線職工的敬業愛崗和刻骨鉆研,企業負責人也同樣需要一種“堅守”的定力。慈溪市嘉利機械實業有限公司黨支部書記、董事長陳百亨是寧波慈溪市的第一批民營企業家,如今他的女兒作為“創二代”已經開始接班。在慈溪,有一大批“創二代”接過父輩的薪火,開創新的事業。但在陳百亨看來,盡管“創二代”學歷高、視野廣,但“踏實”的精神還是欠缺。
“說到底還是浮躁。”陳百亨發現,現在年輕一代創業者,總喜歡“做大事”,聽到別人一下子做了幾個億了就心癢癢按捺不住。“他們只看到表面的繁榮,看不到底下的危機。”回憶起自己創業過程的曲折,陳百亨經常給慈溪的“創二代”上課,叮囑他們要有定力,不要浮躁,要對創業的艱苦做好思想準備,不能盲目跟風甚至被外界忽悠。
記者了解到,在寧波慈溪市,加強“創二代”的培育工作已經開展多年。結合年輕一代創業者的特點,他們正在從思想引領、能力培養、平臺搭建等方面開展培訓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