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濟南7月20日消息(記者桂園)《山東省文化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方案》近日出臺,提出抓住優化供給、投資拉動、深化改革、補齊短板、降本增效、轉型升級六項重點任務,精準發力,推動山東文化改革發展整體水平走在全國前列。
這個方案提出,到2020年,山東全省市及市以上公共圖書館、文化館達到國家一級,縣級公共圖書館、文化館達到國家二級,市、縣兩級基本建成博物館、美術館、方志館,鄉鎮(街道)綜合文化站(中心)達到國家三級,社區和行政村建有符合標準的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文化活動室)。支持孔子博物館等一批重點國有博物館建設,扶持文物大縣博物館的新建和改擴建,籌建山東自然博物館,到2020年,全省博物館總數達到600家,其中非國有博物館達到300家。
“方案”提出,支持城市數字影院升級改造,到2020年全省銀幕3000塊,其中3D銀幕達到2500塊,實現票房收入30億元。到2020年藝術品市場交易總額達10億元,全省工藝美術行業企業營業收入超2500億元。
“方案”還提出,實施文化惠民工程。推動村級文化實現“八個一”目標,到2018年,在80%的行政村建成一個儒學講堂(道德講堂)、一個文體小廣場、一個善行義舉四德榜、一支群眾文藝活動隊、一個志愿服務隊、一個“網絡惠民e家園”平臺,實現一村一年一場戲、一月一場電影,2020年實現全覆蓋。戲曲進校園計劃到2020年基本實現“一校一年一場戲”,“送電影進福利機構”公益電影放映活動每年免費放映4萬場以上。2018年底前全面完成7005個省定貧困村綜合性文化活動室建設。
實施“鄉村記憶”工程,到2020年,在全省保護、整修、恢復和設立10個“鄉村記憶”鄉鎮,50個“鄉村記憶”民俗節慶,100個“鄉村記憶”博物館,1000個“鄉村記憶”村落(街區),5000個“鄉村記憶”民俗文化和民俗工藝傳承人,10000個“鄉村記憶”民居,培訓10000名“鄉村記憶”工程解說員。
推動文藝精品創作生產,實施山東省舞臺藝術精品工程、山東省優秀保留劇目工程、山東省地方戲曲振興與京劇保護扶持工程、百部影視精品推進工程、《齊魯大典》出版工程等。
“方案”提出,要扶持發展100個重點文化產業項目,每年遴選10個左右列入省重點建設項目。在全省重點建設10個文化產業園區,到2020年,創建國家級文化產業示范園區5家、國家新聞出版產業基地(園區)3家、國家級版權示范園區(基地)30家。推進文化產業發展“金種子”計劃,到2020年,建成20個文化產業孵化器,孵化培育1000家以上小微文化企業。
到2020年基本把曲阜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示范區建成引領風尚、服務社會、推動發展和促進文明交流互鑒的文化高地。積極推動齊文化傳承創新示范區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加強紅色文化資源的發掘,建好用好紅色教育基地。將組建山東省文化產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管理運營基金首期規模30億元,爭取到2020年基金總規模達到100億元,進入全國文投集團第一方陣。
要加強省級經營性國有文化資產監管,到2018年,省直文化單位經營性文化國有資產全部納入統一監管范圍,確保國有文化資產保值增值。健全市縣國有文化資產監管機制,到2018年,全省各市和縣(市、區)基本建立黨委和政府監管有機結合、宣傳部門有效主導的國有文化資產管理體制和工作機制,實現對國有文化資產的統一監管。
要健全完善省、市、縣三級文化市場管理工作領導小組,統一領導本行政區文化市場管理和綜合執法工作,并對綜合執法進行績效考核。文化市場綜合執法人員持證上崗,定期清理、確認資格。建立文化市場綜合執法監督問責機制。
【風從草原來】守望相助七十載 壯美亮麗內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