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珠海2月4日消息(記者何偉奇 通訊員象興)2月4日,記者在廣東省珠海市獲悉,正在起步階段的共享養老模式在社區推廣中遭遇重重阻礙,當地一小區業主以養老院“破壞風水”為由而集體抵制,引發當地熱議。
據統計,至2017年底,珠海市60周歲以上老年人口已達13.7萬,且每年增長速度保持在1萬人左右,其中斗門區60周歲以上戶籍老人有6.25萬人,占全區戶籍人口總數14.96%。據住娘家共享微養中心副總經理張兆麟透露,當初為解決當地在養老設施投入不足的困擾,決定在社區推出共享微養中心,為長者提供涵蓋吃、住、醫、養、娛全方位的高品質養老服務,包括日托和全托兩種方式,讓一些不愿離開家的老人能有個便利舒適的養老環境,但是斗門金碧麗江東海岸業主獲悉后,以養老院“破壞風水”集體抵制。
業主們有的怕“破壞風水”,有的擔心影響小區房價的上漲,以后賣房不好賣而抵制。
業主集體抵制共享養老模式一事在珠海引發熱議。珠海香洲區政協常委、珠海文史專家楊長征認為,共享養老的概念是服務社會的創新意識,大型小區設共享養老機構,可集中人力物力辦事,并能取得更好的社會效益。
被業界譽為“文壇冷槍手”的著名作家李更稱,除了各種專業養老院,小區養老是一個很好方向,許多老年人喜歡居家養老,在自己熟悉的地方生活,老人會有安全感,政府可以購買社會服務完善目前的養老體系。青年詩人步緣表示,“共享養老”對老齡化社會來說是一個福音,出現小區業主反對的問題關鍵在于“包裝”上,若更專注“文化養老”,在文化如書畫、棋牌、戲劇、閱讀等方面加大投入,既迎合業主需求,又較好地解決“共享養老”落地問題,可謂一舉多得。
珠海市社會工作協會秘書長熊俊超稱,自己能理解業主行為,項目定位很重要,建議參考國內外成功的經驗并加以改善。國信信揚律師事務所合伙人律師林叔權認為,依法設立的養老服務機構,在不影響小區內其他業主共有權利的范圍內進行經營的,業主無權干涉。業主集體鬧事影響養老服務機構正常經營,如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