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廣州4月4日消息(記者何偉奇)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農業穩則天下安。疫情期間,廣東銀保監局出臺《廣東銀保監局關于在疫情防控期間推動復工復產 全力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通知》,積極指導各銀行保險機構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結合廣東農業生產發展實際需求,加大“三農”金融支持力度,突出抓好涉農金融服務,線上線下齊發力,支持農產品穩產保供,助力農業產業及時恢復正常生產。
在廣東銀保監局持續推動下,廣東(不含深圳,下同)涉農貸款規模持續增長,截至2月末,廣東法人銀行涉農貸款余額超5400億元,較年初增加94億元;生豬養殖產業貸款余額超143億元,較年初增長24%;農業保險累計為164萬畝農作物、林木,1497萬頭(只)禽畜提供風險保障逾55億元,參保農戶達10萬戶次。
針對當前春耕備耕進入關鍵時節,廣東銀保監局指導各銀行業金融機構主動了解春耕客戶受疫情影響程度和融資需求情況,靈活調整信貸政策,量體裁衣,讓廣大農戶享受春耕生產“及時雨”。數據顯示,截至3月23日,廣東省播種農作物1545.7萬畝,占春播計劃的46%以上,部分品種農產品播種速度高于往年。
農業銀行廣東省分行精準對接、重點支持農產品養殖種植涉農企業、規模農戶、“南菜北運”基地以及農資企業、個體工商戶等,截至3月末,該行春耕備耕農戶貸款余額達到27.77億元。佛山農商行加強與地方政府及保險公司的合作,向急需采購春耕物料的佛山市三水區白坭鎮康喜萊蔬菜專業合作社發放“政銀保”貸款400萬元,及時為企業解難紓困。
針對春耕貸款“短、小、頻、急”等特點,廣東銀保監局支持轄內銀行業金融機構制定惠農措施,開辟綠色通道。作為支農主力軍的廣東省各農商行農信社紛紛出招,降門檻、提效率,讓更多的經營者享受到政策優惠。
人保財險廣東分公司對疫情期間發生的2萬元以下的養殖險賠案,由參保農戶自主使用“三農助手”APP進行一鍵報案和自主查勘,實現不見面理賠;平安產險廣東分公司聯合平安智慧城合作開發“抗疫情保春耕及復工復產平臺”,并在陽江、清遠等地推廣,通過線上化平臺助力地方政府及時掌握農業復工情況;中華財險廣東分公司運用自主開發的“時空水印”相機、農險E鍵通等軟件,結合衛星遙感和無人機技術應用,實現無接觸精準承保、理賠及生產風險監測,有效提高了農險服務水平。
受疫情不利影響,豬肉及家禽價格再度大幅波動。為守護百姓“菜籃子”,確保百姓“碗里有肉”,廣東銀保監局指導轄內銀行保險機構多渠道摸查生豬及家禽養殖戶的融資需求,加大金融支持力度,重點向受困農企農戶傾斜,助力渡過難關。
目前,廣東已實現穩定生豬生產保障市場供應的四類試點抵押物(生豬活體抵押貸款、承包地經營權抵押貸款、養殖圈舍抵押貸款、大型養殖機械抵押貸款)落地“全覆蓋”。
在為廣大農戶和涉農企業做好金融服務的同時,廣東銀保監局還鼓勵機構充分運用金融科技,豐富“非接觸式服務”的渠道和場景,多渠道開展助農服務。廣東省聯社依托“鮮特匯”平臺,組織開展“溫暖抗疫 愛心助農”助銷活動,上架蕉嶺絲苗米、信宜黃心紅薯、珠海海鱸、從化玫瑰柑等滯銷農產品2000余件,截至3月末,平臺累計銷售額4008萬元,累計助農超過1000戶。浦發銀行廣州分行聯合中國郵政發起“齊心抗疫共克時艱”愛心助農活動,一周內搭建起線上銷售平臺,上架豆角、苦瓜、番石榴、沃柑、皇帝柑等“粵字號”農產品,目前平臺銷售量已超過2萬斤,助力解決廣東農業大市茂名高州蔬果滯銷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