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12月28日消息(記者 于聞 通訊員 吳勇 劉山 桂小麗)湖北竹山發展特色產業,讓更多農民圓了致富夢。劉迪兵作為圓夢者之一,圓的是汽車夢。
近日,湖北省十堰市竹山縣擂鼓煙葉站里工作人員正忙著收煙,現場一派忙碌。“滴滴滴”,一串汽車喇叭聲打破平靜,一輛反光鏡系著紅布條、擋風玻璃前貼著臨牌的全新黑色汽車駛入煙站停車場。隨后,駕駛室下來一位個子不高、皮膚黝黑的人,大家回頭望去,他是擂鼓村的煙農劉迪兵。
劉迪兵,是一個對汽車有獨特情結、時刻做著“汽車夢”的人的人,小時候他能一個人發呆站著馬路旁看車看一天不愿離開。因為家庭收入不高,即使他已經學了8年駕照,仍然沒有屬于自己的汽車。
2015年,劉迪兵種植烤煙53畝,收入25.84萬元,純收入超過16萬元,終于讓他圓了“汽車夢”。但這條路并不平坦順當,這得從四年前的2011年說起。
2011年,帶著媳婦在浙江溫州打工的劉迪兵,一年純收入不過5萬。一次回家,他了解到擂鼓2009年試種煙葉,2011年已初具規模。而且煙葉不愁銷,技術有保障,困難可貸款時,又能照顧到家里老人小孩,他覺得這是個好產業。
2012年4月,因父親摔傷骨折住院,在外打工的劉迪兵不得不回家照顧父親和孩子。劉迪兵不能再去溫州,想著家里的欠款及裝修款,打臨工賺錢不多,于是他就詢問煙葉配套政策,并當了4個月雇工,讓他積累了煙葉技術。這年春節,他給回家的媳婦細細算了經濟賬、家庭賬,他們決定種植煙葉。
2013年,竹山縣煙葉分公司優化生產布局,著力培育“會管理、善協調、有技術”職業煙農,劉迪兵趕上了這次好機遇。把種煙作為職業的劉迪兵格外用心,每次遇到技術難題,總是電話詢問技術員;每次技術員下鄉,都拉著到他煙田轉。這一年他象對待自己孩子一樣種植,從不馬虎。“天幫忙、政策好、人努力”,這一年,劉迪兵30畝煙葉收入近14萬元,凈收入7萬元,不僅收入高于外出打工,而且照顧到了家庭。他憑借著全鎮最高畝平收入,獲得政府獎勵。劉迪兵的“汽車夢”大門已近開啟。
2014,劉迪兵像上年一樣精心管理,30畝收入15萬元,凈收入8萬元。他完成了房子的裝修,也積累豐富煙葉生產技術、具備了一定管理水平。于是,他有些不滿足了。自認為有實力、有能力的劉迪兵,認為能帶頭示范落實技術,符合竹山縣煙葉分公司“三有”(有實力、有能力、有執行力)煙農標準,他要擴大規模。他這個決定,也讓他與“汽車夢”近在咫尺。
2015年,劉迪兵再次趕上好機遇,有關部門對“有實力、有能力、有執行力”煙農優先考慮規模,優先配套服務。這一年,他種植面積增至53畝,走上規模化生產路子,加上專業化服務持續完善、技術不斷成熟,劉迪兵的產品質量顯著提升,上等煙率73.61%,同比提高14.36%,年凈收入超過16萬元。
賣完煙第二天,他迫不及待購置了一輛新轎車。劉迪兵圓了“汽車夢”,也有更多人圓了“心中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