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新聞辦公室18日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2025年一季度工業和信息化發展情況。工業和信息化部總工程師謝少鋒在新聞發布會上介紹說,今年一季度工業和信息化發展態勢良好,經濟運行穩中向好,產業結構持續優化,新質生產力加快培育,一季度實現良好開局,為完成全年經濟目標打下堅實基礎。
記者關注到,一季度工業經濟總體實現良好開局,切實發揮了穩定宏觀經濟“壓艙石”的作用。總體來看,呈現主要指標穩中有進、重點行業穩中提質、大省大市穩中向好三個特點。
2月26日在吉利汽車寶雞制造基地焊裝廠拍攝的自動化焊接線。新華社記者 鄒競一 攝
主要指標穩中有進
一季度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5%,其中裝備制造業、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同比分別提高1.9%和0.5%,產業結構持續優化。
工業品出口保持韌性,出口額同比增長6.9%,其中機電產品出口增長8.7%。
企業轉型發展提速,食品、化工、有色金屬等行業技術改造投資實現兩位數增長。經營主體持續壯大,截至2月底,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量較上年底增加0.7萬戶。
2月26日,在哈爾濱電機廠有限責任公司線圈分廠智能制造車間,工人與智能設備在進行協同加工生產作業。新華社記者 王松 攝
重點行業穩中提質
裝備制造業發揮了重要的支撐作用,一季度增加值同比增長10.9%,拉動整體工業生產增長3.5%。
在“兩重”“兩新”等政策支持下,電子、汽車、電氣機械器材行業增加值實現10%以上增長。
2月24日在廣州番禺廣汽智聯新能源產業園拍攝的埃安智慧產線。新華社記者 劉大偉 攝
原材料制造業的效益明顯改善,前兩個月利潤同比增長15.3%,其中有色金屬行業的利潤增幅超過20%。
消費品制造業增加值平穩增長,在節日效應和市場剛需帶動下,農副食品、紡織等行業生產加快,化纖織造及印染精加工等行業增速超過10%。
3月25日,山東青島即墨區即發工業園內一家服裝企業的職工在使用智能縫紉機進行生產。新華社記者 李紫恒 攝
大省大市穩中向好
各地區靠前發力,多地召開了“新春第一會”,在強化政策支持、推動項目落地、促進供需對接、加強助企服務等方面加大了工作力度,重點地區拉動作用突出,挑大梁的作用充分發揮。
31個省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全部實現了正增長,浙江、福建、江蘇、山東等多個工業大省的增速超過了8%;湖北、河南等工業大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利潤實現了兩位數的增幅。煙臺、大連等工業大市工業增速實現了兩位數的增長。
這是3月31日拍攝的無錫(經開區)智能網聯汽車生態產業園(無人機全景照片)。新華社記者 李博 攝
“當前,我國工業經濟運行保持向好的發展態勢,我們有能力、有底氣、有信心應對各種復雜的局面。”謝少鋒說,下一步,我們將深入貫徹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全面落實《政府工作報告》部署,著力擴大需求、培育動能、穩定預期、防范風險,激發活力,不斷提升工業經濟運行質效,鞏固回升向好態勢。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