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西寧4月8日消息(記者汪曉青)4月的青海湖,冰封的湖面漸次消融,湖水碧波蕩漾,岸線蜿蜒處牧草初萌,候鳥振翅掠過湛藍的湖面,高原大湖逐漸顯露出斑斕的色彩和靈動的氣息。
作為我國最大的內陸咸水湖,這里不僅是“高原藍寶石”,更是萬千生靈的棲息樂土。
青海湖冰面消融,飛鳥云集(央廣網發 宋忠勇 攝)
春日的青海湖流域,雪山融水匯入湖盆,滋養著廣袤的草原與濕地。在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剛察縣哈爾蓋草原,被譽為“草原精靈”的普氏原羚正成群漫步,桃心狀的白色臀部在草叢間若隱若現。
在青海湖東岸,冰封的湖面解凍分裂,澄澈的湖水波光粼粼,赤麻鴨、斑頭雁等候鳥陸續抵達,成群結隊棲息覓食,上演著生機盎然的美好景象。
在草原上休憩的普氏原羚(央廣網發 剛察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青海湖是中國最大的湖泊,是中國西部重要的水源涵養地和水氣循環通道,也是維護青藏高原東北部生態安全和中國西北部大環境生態平衡的重要水體。同時,青海湖流域被譽為“青藏高原基因庫”,是青藏高原上生物多樣性最為豐富的地區之一。
美麗廣袤的青海湖流域,不僅為珍稀鳥類提供了棲息、繁殖和遷徙停歇的場所,還是普氏原羚、青海湖裸鯉的唯一棲息地。
青海湖裸鯉(央廣網發 剛察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青海生態資源類型豐富,山水林田湖草冰沙俱全,既是“中華水塔”更是“生命之源”。當前,青海穩步推進三江源、祁連山、青海湖三個國家公園建設,國家批準《三江源國家公園總體規劃(2023—2030年)》,三江源國家公園步入規范化建設新時期,青海湖國家公園創建任務全面完成,祁連山國家公園設園準備全面就緒。
近年來,青海湖的生態環境和資源數據也在不斷變化和刷新。
夏日青海湖(央廣網記者 張海東 攝)
據2024年9月監測顯示,青海湖水體面積達4650.08平方公里,較2023年同期增加28.1平方公里,水體面積自2005年以來連續20年保持擴大態勢。青海湖的獨有物種青海湖裸鯉從2002年的2592噸增加至12.03萬噸;流域內普氏原羚從2004年的257只,增加到3400余只;棲息水鳥增至60.6萬只,達到自2007年開展規范化監測以來的峰值。
遙望大湖,這里的每一只飛鳥、每一尾游魚、每一頭奔跑的羚羊,都是大自然生態鏈條中不可或缺的一環。而不斷增加的物種資源數據,便是生態環境持續向好的直觀表達。
4月8日是國際珍稀動物保護日,這不僅在于記錄展現物種躍動的奇跡,更在于喚醒公眾對自然的敬畏與守護。
春日正好,青海湖的浪花輕拍湖岸,遠處的群鳥展翅飛翔。這里的生態故事,還在不斷續寫,平靜的大湖之上,譜寫著人類與自然共生共榮的和諧之歌,描繪著“萬類霜天競自由”的美好圖景。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