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到凌晨6點的機票,決定在浦東機場過夜,一查攻略發現這里沒有睡眠艙。”西班牙游客布萊爾最終的解決方案是在機場星巴克找了一條長凳將就睡了幾小時。
數據顯示,2024年上海浦東機場、虹橋機場客流總量達1.25億人次,其中不少是搭乘早班機或深夜到港中轉的旅客,對他們來說,選擇在機場過夜是確保準時登機的優選方案之一。
“伴隨航空出行的大眾化趨勢,旅客對機場過夜服務的需求正變得日益多元化、個性化。”市人大代表林夕愛認為,隨著境內外旅客數量的激增,上海兩大機場短憩服務這塊“短板”愈發明顯。“如果能在機場設置睡眠艙等不同檔次的短憩驛站,不僅能夠解決旅客多元需求,也有利于中國入境第一站的提質升級。”
“紅眼航班”催生過夜需求
“坐在機場椅子上苦等的滋味讓人抓狂。”歐洲游客山姆對自己的中國之行很滿意,唯一不滿的是最后一站,“我訂的是凌晨1時的航班,酒店下午14時退房,拉著大件行李無心再玩,直接打車去浦東機場,最后在機場干坐了七八個小時,連個洗漱地方都沒有。”
“國際航班通常在深夜或凌晨的票價較為便宜,俗稱‘紅眼航班’,這樣的航班是不少旅客的首選。”林夕愛調研發現,外籍旅客中很多是青年群體,他們通常不會選擇傳統的參團旅行方式,所以沒有既定交通工具接送。特別是一些來上海過周末的外籍青年,在連軸打卡各式網紅景點后,就直奔機場,這就導致大量游客短時間滯留在候機區域。
韓國游客金宰賢給自己安排的行程是周五晚上飛到上海,周一凌晨航班飛回首爾,“仁川機場有按小時算的膠囊酒店,但在浦東機場找個休息的地方很難。”
虹橋機場到達層區域的休息座椅
國內很多商旅人士、學生群體也會選擇“紅眼航班”出行,由于需要凌晨登機,很多人希望住在機場或者附近,以方便執行自己的差旅計劃。做銷售的林女士經常在長三角城市出差,基本都是當天往返,“公司訂的是早上6點的航班,我凌晨3點半就要起床,如果機場有睡眠艙,就可以多睡一會。”
記者了解到,目前虹橋機場設置有中航泊悅酒店,每晚價格超過500元;浦東機場周邊酒店的價格雖相對便宜,但是距航站樓位置較遠,至少需要15分鐘的車程。雖然酒店會提供班車接送服務,但是對旅客,特別是外籍旅客來說很不方便,一旦發生語言溝通障礙或支付不便,很可能導致延誤。
“所以,這幾公里的交通和行李的輾轉騰挪讓本就喜歡便捷消費、懶人經濟的青年群體寧可選擇在機場候機大廳不舒適的‘坐等’,也不愿選擇周邊酒店下榻。”林夕愛說。
深夜機場不打烊生態
機場的休息環境對旅客友好嗎?
不少網友在社交平臺上分享機場過夜的攻略。比如虹橋機場T2航站樓被“安利”最多的是三樓出發層的星巴克,“有單張椅子,旁邊有衛生間、熱水、充電插座。”
浦東機場T2航站樓“C92-C98登機口”區域被網友們稱為過夜天花板
浦東機場T2航站樓 C92-C98登機口一帶被網友稱為“機場過夜天花板”,記者發現,這片區域空間較大,有不少可躺睡的軟墊沙發,提供飲用水、充電插座,衛生間近在咫尺。被推薦的還有T1航站樓出發層的星巴克和FASCINO烘培店座椅。
但是這些座位數量有限,去的晚了可能就沒座了。今年“五一”長假期間田女士在虹橋機場過了難忘一夜,“第一個地方人滿了,第二個地方人也滿了,最后在星巴克旁邊找到一條長凳躺下,擔心行李被拿,把證件包枕在頭下才敢睡下,半夜還被呼嚕聲吵醒幾次。”
大四學生曉蓉也有過機場過夜的經歷,“航站樓的椅子有扶手隔斷,要蜷著睡,很不舒服。睡到半夜實在太冷,我就換到了星巴克那邊,但是頭頂的燈亮閃閃的,帶上眼罩才勉強睡著。”
虹橋機場有時會提供這樣的長條座椅供旅客休息
經常出差的小A告訴記者,虹橋機場三樓晚上23時左右,工作人員會搬出幾張長條座椅供旅客休息,凌晨5時前收走,“這要碰運氣,并不是每天都有。”
“對乘坐早班機的朋友們來說,浦東機場的Spa按摩館是個不錯的過夜選擇。”網友“米蘭and自由鳥”發帖分享了自己在機場按摩館過夜的體驗,這家Spa按摩館位于浦東機場T2航站樓國際到達出口方向,“足底按摩、頭頸肩按摩最低199元;如果只是過夜每人只需150元。這里設有洗手臺,還提供免費飲用水和水果,可滿足旅客的基本需求。”
不過記者注意到,無論是浦東機場,還是虹橋機場,都沒有設置專門的休息區,絕大多數店鋪是餐飲、服裝、紀念品等類型,提供Spa按摩服務的商家僅此一家。
讓機場商業空間活起來
如果在機場設睡眠艙等設施,是否有足夠空間?記者注意到,在浦東機場、虹橋機場的夾層空間、轉乘空間都設有不少商鋪,除了登機口附近的商鋪、日上免稅店外,人流量普遍不高,不少處于閑置狀態。
“目前機場的商業配套還是零售時代的規劃布局,自電商興起后,人們在機場購物的頻次大幅降低,導致大量商業空間閑置,相反游客所需要的休憩場所,在空間上沒有得到體現。”林夕愛認為,機場應該跳出交通運輸單一功能的局限,打通文旅商運的深度融合,更好地利用機場空間打造中轉服務設施,為旅客提供“出行+住宿”的一站式解決方案。
日本機場的太空艙
放眼國內外大城市,作為滿足旅客過夜需求的有效解決方案,睡眠艙已成為不少機場的基礎服務設施之一。比如日本成田機場內設有24小時可受理入住的太空膠囊旅館,館內提供浴巾、牙刷和睡衣等,以方便深夜及早班飛機旅客、轉機旅客使用。柏林機場T2航站樓設置了GoSleep睡眠艙。這些睡眠艙隔音效果好,并配備了空調,內設床鋪、多媒體觸摸屏以及鬧鐘,可及時提醒航班的起飛時間。
國內也有不少機場推出類似的服務設施和產品。比如西安咸陽國際機場早在十多年前就引進“睡眠艙”,提供兩種房型供選擇:夢幻太空艙和蜂巢小單間,并區分白天計時房和過夜房。
西安咸陽國際機場的“睡眠艙”
昆明長水機場設置了40個可移動的睡眠艙,電動門一關就是一個私密空間,里面配備單人躺椅、電視、無線網絡等配套設施,129元就能享受3小時的舒適時光。除了睡眠艙,長水機場還為旅客提供過夜的行軍床,價格為10元至30元不等。
杭州機場T4航站樓去年年底推出17間熱水淋浴房,為轉機及過夜旅客免費提供內含獨立包裝洗發水、沐浴露、牙刷牙膏、便攜浴帽、梳子、毛巾、衣物收納袋七類物品的便民洗漱套裝。
“反觀上海,在這方面的配置稍顯落后。”林夕愛建議,開發利用好機場的夾層空間、地下空間、轉乘空間,建立多層次、多檔次、多點位的短憩休息驛站,讓不同消費能力的旅客都能選擇到與之需求相匹配的短憩休息場所,“我們要讓這些空間活起來、火起來。”
在林夕愛看來,上海作為中國入境游第一站,正吸引大量外國游客前來。對這些境外游客來說,機場綜合配套服務環境是入境的第一印象。“機場如果沒有快捷便利的短憩場所,無形中就拉長了游客差旅的耗時,很多人甚至要拿出一天的時間專門用于周轉住宿。”
據了解,為更好服務中轉旅客和乘坐深夜航班旅客,5月11日起,浦東機場在1號和2號航站樓全面啟用國內出發安檢24小時服務,另外,睡眠艙和淋浴房設施也正在計劃推進中。
“希望上海機場能夠早日添設按小時收費的短憩驛站,逐步打造集休憩、餐飲、娛樂于一體的綜合性過夜服務生態,這不僅能滿足旅客的多元化需求,也將能樹立國際航空港的良好形象,以配套免簽政策和24小時通關服務。”林夕愛說。(王海燕)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