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模特在以金色沙浪為背景的天然舞臺走秀。 資料圖片

6月27日傍晚,新疆喀什地區巴楚縣白沙山沙漠公園內,一座150米高的沙丘前華光璀璨。隨著暮色漸濃,一場打破常規的時尚盛宴驚艷啟幕。金色沙浪連綿起伏,成為天然的舞臺背景,30余位中外模特身著融合2026年流行趨勢的精美服飾款款而來,生動演繹出“大漠風流”與“海派流動”交織的壯美畫卷。

這場橫跨近五千公里、國內首創的沙漠時裝秀,不僅是時尚與自然的奇妙碰撞,也是上海援疆工作以時尚為橋梁,推動文化潤疆、產業共興的鮮活范例。

顛覆傳統

開場時刻,國家級非遺艾德萊斯綢與巴黎高級定制黑色禮裙完美融合,新疆傳統紋樣在黑色綢緞上綻放獨特光彩;維吾爾刺繡的細密針腳巧妙融入法國立體剪裁的精致廓形,瞬間將巴楚的沙漠荒原化作全球時尚焦點。“這是對‘敬畏土地、追溯文明’最極致的詮釋。”上海大學巴黎國際時裝藝術學院副院長、本次巴楚沙漠時尚秀總導演張藝華站在沙漠舞臺前,難掩內心激動。

作為上海文旅援疆重點項目,這場沙漠時尚秀匯聚30多名中外名模,以“大漠風流”“海派流動”“浪漫恣肆”“詩意狂想”四大篇章,展示119套先鋒設計作品。這些作品深度融合2026年流行趨勢,在巴楚的自然背景下重新定義潮流時尚——流動的沙丘與層疊沙紋化作服裝獨特的肌理,戈壁胡楊林的輪廓勾勒出織布上的絕美圖案,胡楊的金棕與鹽山的銀白,幻化為時尚漸變色彩。

此次時尚秀主設計師、法國立體裁剪大師瑪蒂爾德說,這些服裝的設計融合中歐文化精髓,在裝飾細節中大量融入新疆本土元素,并巧妙運用自然元素提升面料美感。“我尤其鐘愛新疆著名的絞纈工藝,希望未來能將絞纈面料運用到我的冬季服裝系列設計中。”

巴楚的自然場景,成為這些時尚作品的絕佳舞臺。上海市攝影家協會會員、國家一級攝影師沈久和感嘆:“這場秀將沙漠和群山變成了最野性的秀場,非常震撼!”

產業融合

沙漠時尚秀是上海今年文旅援疆的重磅舉措。時尚秀舉辦前后,50余位來自全國各地的攝影愛好者受邀來到巴楚,沉浸式感受南疆風情。他們用鏡頭捕捉巴楚的壯美風光與人文魅力,將新疆的美好傳遞給更多人。

“我們期望通過‘旅游+’模式帶動就業、推動產業融合發展,此次沙漠時尚秀是一次積極嘗試。”巴楚縣委副書記、上海援疆巴楚分指揮部指揮長曾魁說。自2023年4月第十一批上海援疆干部進駐巴楚后,便展開密集走訪調研,發現巴楚坐擁沙、林、山、水、田多元地貌,旅游資源得天獨厚,且歷史文化底蘊深厚。如何充分挖掘這些資源潛力,帶動就業、增加群眾收入、推動產業發展,成為援疆工作的重要課題。

在曾魁看來,這場沙漠時尚秀既展現了新疆安定自信、開放包容的時代風貌,讓海內外人士領略巴楚大美風光,也期望以時尚為紐帶,深度融合巴楚棉花紡織全產業鏈,助力產業做大做強。巴楚擁有150萬畝棉花田,是全國重要的產棉大縣。鄭州交易所在巴楚設立的棉花期貨交易點,年交易量占全國的六分之一。棉花既耐旱又耐堿,因地制宜發展棉紡織產業,正是巴楚依托資源稟賦走出的特色發展之路。

文化潤疆

如今的巴楚擁有紅海景區、白沙山沙漠景區、唐王城遺址等豐富的自然與人文景觀景點。巴楚縣城內,酒店、餐飲等配套設施一應俱全。每到秋季,這里的316萬畝胡楊林變身金色海洋,吸引著全球攝影愛好者紛至沓來。

“沒想到新疆發展得如此之好。”首次踏上新疆土地的日本前外交官、南京大學客座教授河合正男感嘆說。四通八達的高速公路、設施完善的巴楚博物館,以及高水準的沙漠時尚秀,都讓他興致盎然,頻頻按下快門記錄精彩瞬間。

眾多因沙漠時尚秀來到巴楚的時尚界人士,也對當地非物質文化遺產產生濃厚興趣。在巴楚紅海景區,康賽妮上海中心負責人張旭一口氣買了近10張維吾爾族手工織毯和多件當地特色的手工藝品。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會長高春明饒有興致地向當地人學習卡龍琴彈奏。卡龍琴制作技藝,正是新疆非遺保護項目中的璀璨明珠。

以文旅產業發展吸引游客、促進投資、帶動就業,已成為當前上海援疆巴楚分指揮部的重要工作思路。未來,巴楚還將探索“旅游+運動”等創新模式,全方位推動地區文旅產業蓬勃發展。

編輯:林馥榆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