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山黃芪,中華正氣。9月21日,2025中藥材鄉村振興示范推廣行動(渾源站)暨第四屆恒山黃芪高質量發展大會在渾源縣工人文化宮成功舉辦。大會匯聚權威專家、科技精英與行業領軍企業,共商種質創新、共議標準升級、共建合作平臺,推動恒山黃芪從地理標志產品向世界級品牌邁進,為中醫藥振興和鄉村振興注入強勁動能。
會場內,《恒山黃芪形象宣傳片》在大銀幕滾動播放,產品展示區人氣爆棚,道地黃芪、黃芪蜜、黃芪酒、黃芪精釀等琳瑯滿目的黃芪系列產品精彩亮相,全方位展示了恒山黃芪在藥食同源、康養保健領域的突破性發展和蓬勃的產業活力。
北岳靈,恒山根,千年芪,道地珍。金玉紋,菊花芯,辨真偽,品質純……上午9時,開幕式在孩子們表演的《恒山黃芪三字經》中拉開序幕。
國家中藥材標準化與質量評估創新聯盟副理事長、工業和信息化部消費品工業司原副司長吳海東,山西農業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張強,中國農業科學院食品所原所長、國家中藥材產業技術體系黃芪單品種聯合攻關組長戴小楓,國家中藥材標準化與質量評估創新聯盟副理事長、上海中藥行業協會執行會長楊弘,國家中藥材標準化與質量評估創新聯盟秘書長鄭文科,國家中藥材標準化與質量評估創新聯盟規范化生產專委會主任委員、南京農業大學教授郭巧生,國家中藥材標準化與質量評估創新聯盟專家、中國中藥協會種植養殖專委會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王文全等來自全國各地的專家學者們應邀出席。
省人民政府駐廣州辦事處黨組書記、主任王世超,省園藝產業發展中心副主任李慶華,大同市委副秘書長蘇坡,縣委書記、政府縣長趙昱清,在家縣四套班子領導,各鄉鎮、縣直部門、商會及企業負責人,來自全國的中藥材產業鏈同仁、科研學者、中央省市媒體,以及“恒山黃芪產業合作百人團” 代表等300余人出席大會開幕式。
趙昱清在致辭中代表中共渾源縣委、渾源縣人民政府向出席大會的各級領導、各位嘉賓、各界朋友表示熱烈歡迎和衷心感謝。他說,近年來,渾源縣委、縣政府把黃芪產業作為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促進鄉村振興、帶民致富的支柱性產業來抓,編制《恒山黃芪保護規劃》,設立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實驗室,主導制定5項恒山黃芪系列標準,建設國家種植業“三品一標”基地,推行數字化溯源體系,深化與科研院校、龍頭企業等合作,開發出7大類70余種產品。在中國香港、中國澳門、日本京都舉辦發布會、宣介會,產品出口到60多個國家和地區。恒山黃芪栽培系統成功上榜第七批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名單、第三批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預備名單,入選中國農業品牌目錄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CCTV“中國符號”IP,恒山黃芪全產業鏈產值達到15億元。
趙昱清說,實現恒山黃芪產業高質量發展,是我們不懈奮斗的使命和矢志追求的目標。我們將在種源保護、標準制定、品牌建設、產業發展上持續發力,圍繞中醫藥理、藥食同源、康養保健等領域,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動恒山黃芪朝著百億級產業目標追趕邁進。真誠希望,各位朋友攜手渾源、創新合作,共享恒山黃芪產業發展成果。誠摯邀請,各位朋友多來渾源做客,感受厚道渾源,品味渾源文旅。
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醫大師、國家中藥材創新聯盟理事長張伯禮在視頻致辭中祝賀大會圓滿召開。他說,近年來,隨著市場需求政策的推動,中藥材產業穩步發展已經成為拓寬群眾增收致富渠道,助力鄉村振興的重要力量。國家中藥材創新聯盟始終秉持服務國家戰略的初心,推進中藥材行業的發展,助力鄉村振興戰略落地生根,推動種植業和產業緊密協調,促進道地藥材的健康可持續發展。我們要以科技賦能,推動產業提質增效,圍繞中藥材種植、生產、使用全過程,充分發揮科技支撐引領作用。要以文化為魂,擦亮道地藥材的品牌,將藥材的故事融入科普教育、健康旅游中,讓中醫藥文化成為鄉村振興的軟實力。要暢通渠道,激活市場的新動能,通過專委會與示范縣區建立長效機制,真正實現種的好、賣得好、收益好的良性循環。要以協調為要,構建共贏發展格局,與地方政府、企業、科研機構和農戶形成合力,共建共享平臺,讓道地藥材走向全國,走向世界。
吳海東說,恒山黃芪,素有“補藥之長”的美譽,是我國道地藥材中的璀璨明珠。其生長于北岳恒山獨特的地理環境中,得天時地利,品質超凡,在中醫藥領域久負盛名。經過多年發展,渾源已構建起涵蓋種植、加工、銷售、科研等環節的黃芪全產業鏈,為地方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致富作出了突出貢獻。特別是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過程中,恒山黃芪產業更是成為帶動渾源鄉村發展的強勁引擎。國家中藥材創新聯盟將一如既往地支持渾源黃芪產業發展,充分發揮聯盟在標準制定、質量評估、技術創新、人才培養等方面的優勢,為產業發展提供全方位服務。我們將積極協調各方力量,助力渾源打造全國知名的黃芪產業示范基地,推動恒山黃芪走向更廣闊的市場,讓這一道地藥材在新時代綻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張強在致辭中說,大會的隆重召開,既是對歷屆黃芪產業高質量發展論壇和近年來渾源縣黃芪產業發展成效的充分肯定,也標志著恒山黃芪產業高質量發展論壇邁入常態化、品牌化新階段。我們將以此次大會為平臺,進一步密切與各位專家和行業企業的交流,緊跟黃芪產業領域的新理論、新技術和新成果,緊密對接產業發展需求,持續推動各類科技創新要素向渾源、向恒山黃芪產業研究院匯聚,持續加大恒山黃芪全產業鏈瓶頸問題攻關,持續支持高水平科研成果在渾源示范推廣、轉移轉化,為把恒山黃芪產業真正打造成渾源的特色產業、品牌產業、富民產業貢獻智慧和力量。
隨著趙昱清宣布2025中藥材鄉村振興示范推廣行動暨第四屆恒山黃芪高質量發展大會啟動,吳海東、張強、戴小楓、楊弘、鄭文科、郭巧生、王世超、李慶華、蘇坡、趙昱清共同按下啟動鍵。
政府副縣長付元進與國家中藥材標準化與質量評估創新聯盟秘書長、天津中醫藥大學研究員鄭文科簽訂恒山黃芪產業戰略合作協議。
大會為11家企業授予恒山黃芪國家地理標志牌匾。
上海伯仲品牌管理有限公司創始人王伯存發布了恒山黃芪品牌,揭曉了恒山黃芪全新品牌形象與定位。
恒山黃芪甲天下,在核心產區渾源縣生長出的恒山黃芪,具有產地生態優越、種植歷史悠久、藥性品質道地、產業基礎良好、全鏈發展起勢五大特點。恒山黃芪主要生長在北緯39度、海拔1800米左右的縣域南部山區,這里獨特的高海拔、富硒土壤與光照充足的生長環境,孕育出“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 恒山黃芪。從北魏開始,即有恒山采刨黃芪的歷史,在明朝,恒山黃芪已成為地方特產。恒山黃芪,主根粗長、根條順直、皮嫩肉松、味甜氣香,切片有“金井玉蘭菊花心”之美稱。恒山黃芪一直保留了野生黃芪的優良品種,主要是“天種天養”“人種天養”“天種人護”的野生和仿野生生長,采刨周期在六年以上,其主要指標均明顯高于國家藥典標準,其中總皂苷含量,最高可達 0.38%,是中華藥典規定入藥標準的三至五倍。目前,全縣宜芪面積 39.5萬畝,有芪面積28.6萬畝,占全國種植面積的 14%。其中規范化種植23萬畝,野生5萬畝。全縣從事種植、加工、銷售的企業已經達到200余家,已有北岳神耆等5家企業進入省級龍頭企業,恒山黃芪產業已經成為全縣鄉村振興、農民致富的重要支柱產業。
開幕式后,國家中藥材創新聯盟秘書長、天津中醫藥大學研究員鄭文科,國家中藥材創新聯盟專家、中國中藥協會種植養殖專委會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王文全,恒山黃芪產業研究院院長、山西農業大學研究員田洪嶺3位專家分別以《國家中藥材創新聯盟賦能鄉村振興》《黃芪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思考》《恒山黃芪產業發展的模式與成效》為題,通過圖文并茂的形式,作了精彩的專題報告。
最后,縣領導、專家學者、企業精英等圍繞恒山黃芪如何實現高質量發展這一主題,開展圓桌對話交流,從不同維度為恒山黃芪高質量發展提供“金點子”。
21日下午,召開了恒山黃芪產業發展規劃研討會、國家中藥材產業技術體系黃芪單品種攻關組會議。
本次大會由國家中藥材標準化與質量評估創新聯盟主辦,渾源縣農業農村局、渾源縣現代農業發展中心、聯盟山西工作站、聯盟傳播專委會、聯盟采購經理專委會、聯盟農業企業專委會、聯盟規范化生產專委會承辦,山西省醫藥集團有限公司、山西廣譽遠國藥股份有限公司協辦。
9月20日,專家學者、企業代表深入到青磁窯鎮破兌臼村黃芪種植基地、北岳神耆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地進行觀摩,并參觀了黃芪文化園。是日下午,在黃芪文化園召開了渾源縣中藥材產銷對接會、第四屆恒山黃芪高質量發展大會——青年博士大會。(來源:渾源縣新聞中心)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