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今年是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實施5周年,為了講述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山西故事,央廣網山西頻道繼2022年、2023年推出《我家就在河邊住》大型融媒體主題宣傳活動第一季、第二季后,于11月19日起正式推出第三季。

第三季圍繞山西“兩山七河一流域”所涉縣域展開,以普通人展現大時代,聚焦產業興旺、生態宜居、生活富裕的鄉村振興圖景,以及百姓因河而興的幸福故事,多角度詮釋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以及“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發展理念。

央廣網晉城12月1日消息 “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這句流傳千年的諺語,在鼓勵人們持之以恒的同時,也反映出制針過程的漫長與艱辛。

山西省晉城市澤州縣大陽古鎮被譽為“九州針都”(央廣網發 葉嫻豆 攝)

山西省晉城市澤州縣大陽古鎮被譽為“九州針都”,這里的手工制針歷史可以追溯到唐宋時期,在明清達到鼎盛!拌F杵成針”離不開鐵的加持,從大陽境內發源的長河,奔流50余公里后匯入黃河一級支流沁河,其流域內煤鐵資源富集,從秦朝開始,這里的冶煉已初具規模。宋代,大陽已成為當時冶鐵業的中心之一。

“我們祖上在明代開創了裴氏制針法,又將這門技藝傳授給大陽古鎮上的鄉親們。從此,制針成了古鎮上最重要的鐵制品加工業之一。大陽所制鋼針光滑鋒利,不折、不銹、不斷線,在當時是品質最好的針!迸嵯蚰夏弥桓止め樝蛴浾哒故。

75歲的裴向南是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大陽手工制針技藝”的代表性傳承人(央廣網發 葉嫻豆 攝)

75歲的裴向南,是裴氏制針技藝的第八代傳人,也是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大陽手工制針技藝”的代表性傳承人。16歲那年,在父親一再勸說下,他開始學習制針。彼時,靠這門技藝已無法養家糊口,但裴向南依然用一個甲子的光陰,信守對父親的承諾。

《天工開物》中記載,“凡針先錘鐵為細條,逐寸間斷為針”。制針并非“磨”而是“捶”,鐵匠人千萬次的反復捶打下,讓鐵具有鋼性,再經過銼尖、炒針等共72道工藝,一根針才能制作完成。

制針并非“磨”而是“捶”(央廣網記者 郎麒 攝)

裴向南向記者介紹:“制針最難的是鑿孔,要在約1毫米寬的針面上,一次性鑿出約0.5毫米寬的針孔,力度、火候、方位必須恰到好處。手工制作的針分5個型號,其中5號針最細最小,用來刺繡。”

“小小鋼針做得精,賣遍天下四大京,東京賣到汴梁地,西京賣到長安城,南京賣遍應天府,北京賣遍順天城……”這是明清時期流傳在澤州民間的《賣針歌》,唱出了大陽手工制針廣銷四海的盛況。據史料記載,當時的大陽手工制針不僅風靡全國,還隨著茶馬古道走出國門。德國學者李;舴以谄渲髦忻枋,“大陽鋼針,供應著這個大國的每一個家庭,并遠銷中亞一帶!备患馁Y源和貿易的興盛,讓大陽成為人居萬家、商賈云集、富庶一方的大集鎮。

清末,隨著機制鋼針從國外大量涌入,手工制針逐漸退出歷史舞臺,變為烙印在大陽歷史長河中的一段傳奇。

手工針如今變成技藝和文化的傳承品(央廣網發 葉嫻豆 攝)

如今,行走在擁有2600多年歷史的古鎮中,城池寨堡、官宅商居、寺廟祠庵比比皆是,時光仿佛在此凝固,將古鎮最美麗的瞬間定格!皷|西兩大陽 ,南北四寨上,九十三個閣,七十二條巷,九市八圪垱,老街五里長”,這里保存完整的古民居約34萬平方米,是中國北方最大明清建筑群。2008年,大陽古鎮獲得“中國歷史文化名鎮”的稱號,被譽為“中國古城鎮活化石”。

2018年,隨著大陽古鎮旅游景區的建設,一輩子不曾離開故土的裴向南,把祖屋改建成了“手工制針展覽館”,向游客展示已經傳承八代人的古老技藝!坝慰蛡兌疾桓蚁嘈牛谱餍⌒∫幻夺樢M那么大的功夫。買手工針的游客不少,不僅因為它是非遺技藝,還因為‘鐵杵成針’的古老故事,在手工制針上體現得淋漓盡致,很具有教育意義!

手工針,這個曾經的生活用品,如今變成技藝和文化的傳承品。而在古鎮中,像這樣的老手藝還有很多。不少當地年輕人開始重新學習古鎮技藝,依托文旅產業以技養技,以技增收。如今,擁有1.2萬人的古鎮,通過“景區化村莊”建設,活化利用古院落200余座,開設民宿、餐館、手工作坊等,實現人均年可支配收入37124元。

澤州縣被文化和旅游部列為首批“文化產業賦能鄉村振興試點縣”(央廣網發 葉嫻豆 攝)

大陽古鎮僅是澤州縣“景區化村莊創建工程”的一個縮影。近年來,澤州縣以“一河兩帶”以及“百村百院”、中國歷史文化名村、中國傳統古村落為重點,在全省首創“百村景區化”工程,突出農民主體,形成了以司徒小鎮、大陽古鎮、高都古鎮為代表的文旅康養賦能鄉村振興典型案例,被文化和旅游部列為首批“文化產業賦能鄉村振興試點縣”。

如今,已古稀之年的裴向南依然感覺重任在身(央廣網發 葉嫻豆 攝)

如今,已古稀之年的裴向南依然感覺重任在身:“幾百年前,大陽的財富是煤鐵資源,如今,厚重的歷史成了大陽的新財富。如今,我越發體會到父親當年的良苦用心,制針技藝就是大陽歷史的一部分,咱要守好這份財富,讓大陽長久興盛!

策劃:韓 文

監制:張 潔

記者:郎 麒 張晉鵬 溫雅慧

攝影:葉嫻豆

攝像:王永輝 康卓君 趙 晴

后期:李曉鶴 張麗麗 尚 旭 薛 蓉

指導單位:中共山西省委網信辦 山西省生態環境廳

編輯:溫雅慧
原創版權禁止商業轉載 授權>>
轉載申請事宜以及報告非法侵權行為,請聯系我們:010-56807194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