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襄一家親,千里繪畫卷。昌平與襄垣,一個位于燕山腳下,一個地處太行西麓,因對口合作這條紐帶彼此相牽、緊密相連。

自去年3月北京市昌平區與山西長治市襄垣縣建立對口合作關系以來,雙方雙向奔赴、同向而行,互訪日益頻繁,交流逐步深入,合作初見成效,實現了從“握手”到“牽手”再到“攜手”的歷史性跨越。

兩年來,昌平跨越千里,對口支援襄垣,在傳承弘揚紅色文化、推進鄉村振興和新型城鎮化、完善基礎設施和基本公共服務、促進生態環境保護修復和綠色低碳發展、共建產業合作平臺載體等領域取得累累碩果。

18個對口合作項目,1700多萬到位資金,共建北大—襄垣化工聯合實驗室……這是兩地攜手并進交出的亮眼成績單,也是昌平、襄垣友誼升華的有力注腳,更是打造新時代革命老區重點城市對口合作的典范。

建機制,高位謀劃推進對口合作

掛職鍛煉、培訓學習、經貿往來……在一系列對接交流活動中,兩地各界頻繁南來北往,合作愈加深入。

兩地合作愈加深入(襄垣融媒供圖)

襄垣縣成立以縣委、縣政府主要負責同志任雙組長的對口合作工作領導組,襄垣縣委書記、縣長多次帶隊赴昌平區交流座談、深化共識。

襄垣縣與昌平區簽訂共同推進兩地對口合作框架協議,形成兩地對口合作工作要點。建立對口合作機制庫、平臺庫、工作庫、項目庫、企業庫等8個工作目標庫,確保對口工作有抓手、可視化。同時,襄垣縣直各部門、各有關企業密集赴北京及昌平對接交流、洽談項目、進行合作等;北京市支援合作辦公室和昌平區政府、區委宣傳部、區發改委、區衛健委、區文旅局、區農業農村局、區文聯,以及昌平區未來城管委會、北京星漢燦爛科技有限公司等黨政機關、企業先后來襄垣縣考察交流18次。

拓廣度,開啟對口合作“全”模式

從無人問津、無法處理的電石渣固廢堆場,到一座年產值上億元的“寶山”,北京創新技術的落地,為襄垣縣解決工業固廢問題提供了樣板。

得益于京長對口合作,襄垣縣聚焦現代煤化工、化學化工材料等領域,在科研攻關、成果轉化、人才培養、智力引進等方面開展深度合作交流,借助北京高校院所科研力量,推動北京科技成果在我縣落地轉化。兩地共建“北大——長治襄垣化工聯合實驗室”,山西中瑞瑞恒建材有限公司采用北京科技大學研發的新技術,于2023年建成干法電石渣污染治理和資源循環利用項目,將電石渣轉化為工業氫氧化鈣、酸性廢水廢液中和劑、脫硫劑等工業必需品,廣泛應用于鋼鐵、污水處理等行業,真正實現“變廢為寶”。

產業共建是對口合作的一大亮點(襄垣融媒供圖)

產業共建也是對口合作的一大亮點。重點推進實施清創人和環境科技有限責任公司30t/d雜鹽資源化利用項目,上馬風光儲一體化光伏、風電項目,源網荷儲一體化項目(一期)5萬千瓦光伏項目,丘陵山區農作物收獲機械科研試驗基礎設施及重點實驗室建設項目,低空經濟打造項目和數字鄉村建設項目,不斷推動產業鏈互補共建、科技資源互通交流、供應鏈共享流動等深度合作發展。

教師、醫生積極參與兩地交流,推動教育衛生事業深度合作。我縣6所學校、5家醫院與昌平區相關學校、醫院結成對子、精誠合作。110余名教師赴昌平區訪問學習,首都醫生到我縣問診已成常態。 同時,生態環境保護領域交流合作也在闊步前行,“智慧農業+新能源”循環經濟現代農業示范項目(一期)和淤泥河防洪能力提升工程穩步推進。

援資建,老區紅色旅游煥發新機

12月3日,王村鎮袁家溝南姚保衛戰紅色教育基地項目樁基施工進入驗樁階段,這是兩地攜手推進紅色文化傳承的一個縮影。袁家溝不僅有綠色生態資源,更是承載紅色記憶、賡續紅色基因的革命遺址。把這些寶貴的紅色資源保護好、管理好、運用好,是兩地對口合作又一重點。

兩地文聯開展文化藝術交流活動(襄垣融媒供圖)

南姚保衛戰紅色教育基地項目總投資1400余萬元,申請京長合作資金645萬元,建設包括南姚保衛戰展廳、紅色研學基地等配套工程。項目建成后,可與長治市內其他紅色資源遙相呼應。

對口合作的紐帶讓昌平與襄垣的文化旅游業“越走越親”。襄垣縣文旅局與昌平區文旅局深度對接,就文化交流、史料研究、旅游推介、紅色資源開發等4個方面達成協議。其中,引進昌平區十三陵鎮“文化引領、旅游帶動、產業融合”理念,建設業態豐富的愛國主義紅色教育基地,助力襄垣縣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 此外,襄垣縣文聯與昌平區文聯簽署文學藝術交流發展合作協議,設立文藝創作實踐基地,推動兩地文藝工作交流合作。

促消費,農特產品直連昌平“貨架子”

“昨天路過這里,看到有展銷活動,就買了一壺醋、一箱掛面,家里人吃著好,今天又來買些。”

9月21日—10月7日,以“豐禾大地 拾穗而歌”為主題的2024第十屆北京農業嘉年華活動在北京市昌平區舉行,來自襄垣縣的“土特產”深受北京市民青睞,閣老陳醋、襄垣手工掛面等成功入駐昌平新世紀商城。

來自襄垣縣的“土特產”深受北京市民青睞(襄垣融媒供圖)

俗話說,“百姓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醋位列其中。提到醋產業,古韓鎮閣老凹村的“閣老醋”,通過歷代傳承和不斷地創新發展,已成為襄垣縣農業產業的一塊“金字招牌”。

“以此為契機,我們要傳承好傳統工藝,做優醋產品、做大醋產業、做強醋文化,塑造‘襄垣陳醋好,好醋在襄垣’的品牌形象!遍w老醋業負責人常振崗說。

襄垣縣有著豐富的農特產品資源和生態資源。推動襄垣縣農特產品走出山西、走向全國,是兩地對口合作的一項重要工作。通過與北京市對口合作辦公室對接,目前已將黃土蛋、天下襄掛面、紅薯粉條等10個農產品列入北京幫扶品目錄,與北京超市、物流擬定對口合作框架協議,制定消費幫扶具體措施,暢通襄垣縣優質農產品進京渠道。

對口合作下,鄉村振興彰顯實效。與清華大學合作建設綠色食品供應基地,已建成櫻桃自動放風技術大棚。與北京五洲恒通認證公司合作開發葡萄、櫻桃有機認證,并榮獲“國家級生態農場”稱號。下良鎮與澤森耀創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簽訂總投資2億元的110畝智能玻璃溫室大棚框架協議、與北京鼎新農業科技公司合作建設手工掛面基地。

志合越山海,聚力共前行。今天的襄垣,正不斷深化全領域對口合作與昌平“同頻共振”,譜寫全方位高質量發展新篇章。(霍衛星)

編輯:溫雅慧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