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推進五大基地建設 構建新型能源體系
我省縱深推進能源革命
5月13日,在潞安化機特材裝備分公司車間,AI移動式切割機器人揮舞著機械臂進行開孔作業。隨著切割槍頭迸發出耀眼的火花,從定位到切割完成,整個開孔過程不到5分鐘。
忙碌的機器人是潞安化機“燈塔工廠”建設的生動展示。以潞安化工集團為代表,山西省能源行業創新加持、數字賦能,積極打造新質生產力應用新場景,統籌安全穩定供應和綠色低碳轉型,縱深推進能源革命綜合改革試點,扎實推進五大基地建設,加快構建新型能源體系,為經濟高質量發展和全方位轉型提供堅強能源支撐。
深入推動節能降碳,能源消費低碳綠色轉型持續加快。山西省積極落實全面節約戰略,扎實推進節能降耗,“十四五”前三年,能耗強度累計下降10.9%,完成“十四五”目標進度的73.7%,按新考核口徑,完成目標進度的116%,位于全國第一梯隊。有序推動落后煤電機組關停淘汰,推動“三改聯動”應改盡改,降低度電煤耗,累計完成煤電機組“三改聯動”超7000萬千瓦,度電煤耗由2019年325克降至311克。11個市全部完成國家清潔取暖試點城市改造任務,累計改造691.52萬戶,每年可減少散煤燃燒600萬噸以上。建成公共充電樁約9萬臺,樁車比達到1∶7,在北方省份中率先實現公共充電樁全省鄉鎮(街道)全覆蓋。推動重點用能行業節能改造,強化重點用能單位管理,提升企業節能管理精細化水平。
全面提升供給質效,能源安全保障能力持續提高。山西省認真踐行“決不能讓國家為煤發愁”的莊嚴承諾,充分發揮煤炭、煤電兜底保障作用,以長協價保障24個省份的電煤需求,電力外送量位居全國第三,在能源保供中作出了山西貢獻。有序發展先進產能,增強供給能力和彈性,累計建成智能化煤礦268座,在全國率先發布智能化建設標準體系,智能化建設引領全國。錨定“雙碳”目標任務,堅定不移發展清潔能源,推動風電光伏規模躍升,裝機占比突破50%。有序布局大容量、高參數、低能耗煤電機組,60萬千瓦及以上機組占“半壁江山”。深度挖掘非常規天然氣上產潛力,初步形成集勘探開發、井下抽采、集輸利用、裝備制造于一體的煤層氣產業體系。
大力發展新質生產力,能源技術創新能力持續增強。山西省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持續推進傳統能源產業轉型升級,與清華大學共建山西清潔能源研究院,建成煤與煤層氣共采全國重點實驗室等4個煤層氣省部級創新平臺。在煤礦智能化關鍵技術上布局試點,力爭取得突破性進展。在大兆瓦風機及核心部件、新一代光伏電池組件、電化學儲能等新能源領域形成一批標志性成果。開展綠色低碳先進技術等重大試點示范工程建設,培育重點行業能效“領跑者”。大力推廣甲醇汽車、氫能重卡,實現可持續燃料在交通領域示范應用。
穩步推進體制機制改革,能源轉型活力動力持續增強。山西省持續推進電力市場化建設,建成“中長期+現貨+輔助服務”“省內+省間”相協調的電力市場體系,電力現貨市場在全國首個轉入正式運行;積極融入全國統一電力市場,構建“1+1+N”電力市場規則體系。充分發揮山西省綠電資源優勢,推動新型能源體系和現代化產業體系融合發展,出臺綠電就地轉化工作方案,探索開展綠電直連、綠電園區試點示范。進一步強化中國(太原)煤炭交易中心的價格發現和信號引導功能,將中國(太原)煤炭交易中心打造為“服務三晉、輻射全國、影響世界”的現代化煤炭交易平臺。
深化拓展能源合作,能源對外開放水平持續提升。山西省繼續擦亮太原能源低碳發展論壇這張靚麗的名片,成功舉辦6屆全球新能源企業500強峰會,已成為國際能源低碳領域的高端對話平臺、科技成果發布平臺和國際合作對接平臺。深度融入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加強與全球領軍企業、國際能源署等交流合作,建立常態化對接機制。推動能源企業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開展綠色低碳合作,落地更多清潔能源合作項目。強化省間能源合作,與北京、天津、上海、江蘇、西藏等。▍^、市)簽訂中長期電力合作協議,外送電省份達23個。(記者 張毅)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