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西安4月30日消息(記者劉昱)“當前的周至,正處在加速發展、加快轉型、推動跨越的關鍵階段,我們希望緊扣‘主流價值、本土特色、時代精神’,深挖周至在生態保護、特色產業、農文旅融合等領域的亮點成效,全方位展示周至在經濟、文化、生態領域的生動實踐,讓全國更多網友認識周至、了解周至、走進周至。”4月29日,在“周至新媒體宣傳矩陣”成立集中發布活動上,陜西省西安市周至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王麗瓊介紹。

打造秦嶺保護的“生態樣本”

走進周至縣境內的秦嶺國家植物園,抬眼望去,滿目皆是蒼翠欲滴的綠意,層層疊疊的山巒被郁郁蔥蔥的植被所覆蓋。

據介紹,秦嶺國家植物園是全球面積最大、生態價值最高的國家級植物園,也是世界生物多樣性典型代表區域之一,羚牛、金絲猴、朱鹮等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在這里棲息生活,86種國家一、二級保護植物在這里發育生長,園區集物種保育、科學研究、科普教育、園藝展示和資源利用五大職能為一體,是大秦嶺保護的典范與樣板。

秦嶺國家植物園展覽館內,參觀者用放大鏡仔細觀看植物種子(央廣網記者劉昱 攝)

“‘守好大秦嶺,護好黑河水’,一直以來是周至發展的生命線。”周至縣相關負責人介紹,作為全國重點生態功能區和西安市主要水源地,全縣森林覆蓋率66%,秦嶺生態環境保護區域占總面積的80.17%,境內黑河水庫年均向西安市區供水3.45 億立方米。周至堅定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在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之間尋找平衡點,探索出了一條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構建鄉村振興的“和美樣板”

位于終南山下的殿鎮村,曾是陜川通商要道,以山貨貿易和木材集散而聞名,是集千年驛道文化與現代振興實踐于一體的特色古村。

休閑民宿成為文旅打卡熱點(央廣網記者劉昱 攝)

作為全縣“和美鄉村”示范村之一,殿鎮村依托周邊的旅游資源優勢,通過發展配套產業壯大集體經濟,帶動群眾增收致富。“田峪人家”“南山松舍”“溪隱茶舍”“牛師公”等休閑民宿、餐廳,每到節假日,游客絡繹不絕,產品供不應求,而村內的油菜花海與迎賓大道也成為文旅地標,年均吸引數萬游客打卡觀光,同時引進太陽能光伏振興試點項目,打造全國首個美麗鄉村+光伏振興零碳示范村,為村集體每年增收約15萬元。

依托良好的自然環境、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近年來,周至堅持創新驅動,以“產業生態化、生態產業化”為改革實踐,打造田園經濟綜合體“周至模式”,指導各村因地制宜發展綠色新業態,初步形成了“一村一品、一鎮一業”富民興村的特色鄉村產業格局,有效拓寬了“兩山”轉化實踐路徑,全縣村集體收益20 萬元以上村達 163 個,占比達61.7%,村集體經濟的壯大,進一步激發了村民參與鄉村建設的積極性,為鄉村振興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

激活特色產業的“科技引擎”

進入4月下旬,正值獼猴桃授粉的黃金時節。走進陜西佰瑞獼猴桃研究院,滿眼皆是生機勃勃的景象,淡黃色的獼猴桃花朵競相綻放在翠綠的藤蔓上,空氣中彌漫著淡淡的花香。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曹伯燕教授研發的獼猴桃授粉機器人正在周至果園試車(央廣網記者劉昱 攝)

作為科技型中小企業,該研究院以“科研作為產業,成果作為商品”為核心理念,深耕獼猴桃科研與技術服務平臺建設,構建起覆蓋品種選育、技術創新、示范推廣的完整產業技術體系。其選育的“瑞玉”獼猴桃品種以質優、抗病、耐貯特點成為市場標桿,帶動農戶畝均增收30%,有效破解傳統產業升級難題,為實現科技興農提供了標桿范式。

周至是全球獼猴桃的原產地、“中國獼猴桃之鄉”,經過40多年的發展,全縣獼猴桃種植面積達43.2萬畝,年產鮮果59萬噸,年產值突破90億元,是全球最大的優質獼猴桃栽植區,蟬聯中國獼猴桃區域品牌價值排行榜第一位。近年來,周至突出政策領航,提出獼猴桃產業“九大提升工程”,聚力“做優一產、拉伸二產、融合三產”。

今年預計新增高標準示范園60個,完成土壤改良、架型改造、新品種栽植6000畝,加快獼猴桃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啞柏板塊全面投產運營、馬召板塊全面開工建設,打造一批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推動獼猴桃產業攀高向新發展。

探索智能制造的“周至實踐”

西部智能裝備產業園是西安市、周至縣兩級政府批準成立的市級重點產業園區,位于西安“半小時經濟圈”,是一座以“產城融合”理念打造的集工業、商業、配套于一體的現代化產業新城。據介紹,該園區聚焦新能源汽車零部件、軍民融合、智能制造等高端制造業,依托“政府+企業”合作模式,預期聚集200余家企業,提供就業崗位3.5萬個,成為西安萬億科創大走廊的重要承載地。

“以共建集賢園為契機,壯大西部智能裝備產業園,推進‘兩園’融合為目標發展先進制造業”是推動“奮戰一三五、振興金周至”戰略目標的重要抓手。近年來,周至聚力汽車制造、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等產業鏈,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縣域工業企業總數達256家,工業總產值突破461億元,創歷史新高,全縣地區生產總值增速位居全市第一,獲評2023年度“陜西省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突出貢獻縣”,在2024年上半年全省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考核中位居農產品主產縣類第一。

當前,和美周至正以生態之美、文化之韻、產業之興書寫著一份高質量發展的綠色答卷。

編輯:蘇睿楠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